室內網球館 主打兒童啟蒙課程
運動無界限,網球不例外。Dream Star Tennis負責人之一張奕平表示,店舖引進比利時兒童網球體系,冀用遊戲方式啟蒙孩子進行網球運動,課堂亦採用豐富的教具及多元的訓練方法,激發孩子對網球的興趣,讓學習變得簡單,也為澳門網球界埋下多顆“種子”。
小孩視角作啟蒙
Dream Star Tennis 負責人之一張奕平表示,疫情三年令各行各業變化很大,亦令他自己有更多的想法,尤其在“大健康”問題上。由於他自身擁有十八年的網球教學經驗,便鼓足勇氣“走前一步”計劃開舖。為此,曾走訪不同地區開闊眼界,如在上海發現多元化向兒童教育網球,所用之地不需很大,不需要正規場。對地小人多,土地資源匱乏的澳門來說,這種“走進屋內”的教學,值得借鏡。無論何時何種天氣,都可以全心投入網球運動。
今年初便在亞洲工業大廈開店,以會員制及先導模式教學。小孩方面的教學是本着他們的視角去看世界,提供多種啓蒙教學模式,如拍球練習,可讓小朋友對網球產生一定的球感,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又如投球入框,培養小朋友的距離感,鍛鍊手臂力量和平衡感。
他說一切為小孩着想,“冇理由要勉強小孩拎成人球拍,按成人的步伐練習,會扼殺小孩的興趣”。
創業難多走幾步
他稱自己學網球是從十二歲開始,但其實三至五歲是兒童感覺統合系統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通過網球的系統教育,對兒童的眼、腦、四肢和身體的綜合運動教育,不失為一種理想訓練手段,即使不以職業發展為目的,也可讓孩子受用一生。但在過去的階級觀念掣肘下,令澳門網球運動發展起步遲。如今開設了Dream Star Tennis,課程銜接網球學球,希望為澳門網球界埋下多顆“種子”。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稱單是找地方,也找了一年多。儘管以啟蒙小孩作定位發展,但場地也不能太小,最終只能在活化工廈找到合適的地方。人資方面,幸在十多年教學下,有部分學生願意加入教學,但畢竟在過去傳統觀念影響下,師資不多。
租金方面,儘管是“樓上舖”,但面積不小,租金也有一定壓力,只能“不離職創業”。
冀藉全運會推廣
目前收支尚算平衡,但要穩“盈”,路遙遠。如今唯有多走幾步,多在網上平台宣傳,也希望政府或商界藉着“全運會”即將舉辦,在推廣運動時,多關注及參與網球運動,合力讓更多人認識,讓這項運動不單在澳發光發熱,也能在外閃閃生輝。
本報記者 駱偉玲
經營三問:
一、如何提高知名度?
二、如何宣傳擴大招生?
三、未來如何拓展業務,提高生意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