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食說蘭緣珍饈
蕞爾小城的澳門,素聞有打造為“美食之都”之意。果然近年來餐室、酒家、小食店,一雞死一雞鳴,淡風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西美食,有歐西的法國大餐、意大利的意粉、比薩,當然少不了葡式乳豬。更有澳門特色的是“土生餐”,它介乎中葡之間的風味,是一種家庭式的菜餚。
東方口味的除粵菜、潮菜和近年引入的麻辣火鍋等,不過這些都歸納為中菜。東南亞一帶的越南美食不遑多讓,特別是牛肉河粉,為食客津津樂道。中區二馬路一帶不乏泰餐,三盞燈那邊是緬式食肆,都有一定的食客,年來的外賣大軍加入,“美食之都”就更多美食了。
據中新社報道,廣州市的廚師製作“蘭緣珍饈”,以蘭花為主題。廣州首屆“蘭緣盛薈”文化旅遊藝術周系列活動,九日在蘭圃舉行,通過“蘭緣”把“珍饈”與“盛薈”結合,相得益彰。本來廣州就有美食之譽,有謂“生在蘇州,食在廣州,死在柳州”。如今再以行動證明,“食在廣州”之不謬。蘭緣珍饈,而蘭正是春花,一如我們這裏夏天的荷花宴。蘭、荷同樣是高雅、君子的象徵,穗澳美食,以地緣、材緣、人緣都可連成一種關係,甚麼關係?一言蔽之,是血緣關係。
歷代文人都把蘭作為高潔的象徵。宋歐陽修《舞春風》:“蕙蘭有恨枝尤綠,桃李無言花自紅。”屈原《九歌 · 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這是說: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祭祀不斷萬古流傳。
宋曹組《卜算子》:“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着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梅蘭菊竹俱是高雅的一族,全詞的亮點在於“着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寫出這種高孤品格,不是阿諛奉承之輩可比。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