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畫院參展法國首都藝術展
二〇二三年法國巴黎《首都藝術展》(Art Capital)國際春季藝術沙龍大展二月十四日在法國巴黎大皇宮博物館臨時展館開幕,二月十五至十九日對公眾開放。展覽由法國文化部、法國國家博物館、巴黎市政府及法國四大沙龍組委會聯合主辦,法國總統馬克龍高度贊助,來自法國和世界各地的兩千多名藝術家參加了展覽。《首都藝術展》是法國當之無愧的年度藝術盛宴,也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藝術沙龍之一,由四個歷史悠久的著名沙龍組成,分別為:比較沙龍、法國藝術家沙龍、獨立藝術家沙龍及水墨沙龍。最早的沙龍創辦於十九世紀,而四個沙龍聯展則始於二〇〇六年,此後每年舉辦一次,每次都能吸引五萬以上觀眾,場面盛大,堪稱殿堂級。
今年的比較沙龍是四個沙龍中最大型的,共有三十三個組別,各個組別以風格和主題來劃分,有來自法國和世界各地的四百七十位藝術家參展,曾經參加過該沙龍展的藝術家燦若繁星:塔皮埃斯、阿曼、克萊恩、朱德群、趙無極、凱撒、恩斯特、畢加索、瓦莎萊、達利等。澳門畫院三位藝術家:院長楊大名、副院長王健爾以及海外聯絡部主任何沛珊參加了是次展覽,他們的作品在“今日中國”組別中展出。
中國駐法領事館派出代表團出席開幕式,其中有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夫人王立文、文化公參嚴振全和文化專員于夢逸,聯合國教科文代表王盈等均參觀了澳門畫院藝術家們的作品,給予支持及高度肯定,並期望今後澳門的藝術家能多參與法國的國際藝術活動,為國為澳增光。“今日中國”組長王雯怡女士對澳門畫院藝術家們的作品甚為讚賞,並關注今後澳門畫院在巴黎的藝術交流活動。新任主席伊翁 · 納維爾(Yvon Neuville)也表示非常歡迎澳門畫院的參與。
楊大名,澳門畫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的作品《香遠益清系列之一愛煞江南》,以他善長的荷花為題,在一片暮色晨光之中,幾朵碩大的荷花若隱若現,豪放大器,由於結合了印象派光色的元素,色彩濃烈,主題輪廓虛隱,不拘小節,更着重於神韻的表達,富有動感, 表現出強烈的生命力。用筆勁道奔放,充滿嶺南畫派花鳥畫的濃墨重彩的筆法特色,線條收放自如,以墨色的各種濃淡深淺變化,營造出深邃的空間感和層次感。 以極高的造詣,表現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特色,這種在傳統筆墨風格中結合印象派光色的畫法,深得法國觀眾的喜愛,比較沙龍主席納維爾先生對於楊大名以中國筆墨表現出法國印象派的味道嘖嘖稱奇,王盈先生則讚賞其高雅的感覺,並深具澳門特色——中西合璧。
而澳門畫院副院長王健爾的抽象大潑墨更具當代藝術的特色,他的《潑墨雲水系列之二》充分體現這種新興藝術形式,在深厚傳統筆墨的基礎上,加以水墨潑灑的方式,畫面的水墨走向時而水波瀲灧、時而巨浪翻天,有排山倒海、覆雨翻雲之勢。抽象大潑墨把水墨畫從傳統的具象表現轉變為抽象表現,強調水和墨的自由流動,直接表現出畫家的激情和個性,充滿爆發的張力,使抽象的感受物化為有形的畫面,而且更加自由、具有生命力,通過對水分的控制,和各種實驗性技法的運用,造成黑、白、灰層次豐富的節奏效果。如果說西方的抽象繪畫有如音樂,王健爾的抽象大潑墨就是水與墨的交響樂,它印證着“大象無形”的理念,給觀眾無窮的想像空間,既真實又如夢似幻,物我相融。王盈先生以及多數法國觀眾均對王健爾所運用的技法很感興趣。
何沛珊的參展作品雙聯畫《紅色構成》,以紅色調象徵血液流動,曲線扭動的形象表現內臟患病的痛楚,當中互相纏結的生物形態,由創作理念——“增殖”而來,本是道家思想:由一个簡單的元素開始,變化為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結合西方“增殖”的概念,於是產生無窮無盡變化的視覺元素,這些元素可以組合、分散、互相爭鬥、舞動,探索生命的各種表現形式:生長、發育、運動、發展。以超現實主義技法及解構主義的構圖, 思考生存的問題,既複雜又可瞬間互換的構圖,內藏置換的遊戲,根據法國國家美術家之家協會主席雷米 · 艾融的評論:這構成了一種內循環,這個表面上開放的空間,實際上是封閉的。伊翁 · 納維爾則說積極的生命力更甚於對痛苦的表現。加斯爾藝術家協會主席則認為作品是作者本人形象的解構。
組長王雯怡的參展作品《遮掩大戲》,突出了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人物造型及表現形式,在西方人看來,這種東方藝術非常獨特,是王雯怡藝術創作靈感的主要來源。一直以來她都熱衷於運用這種造型來表達現今生活,以古諷今。以藍紫等的清淡色調,代替傳統戲曲中金碧輝煌、大紅大綠的常用顏色,似乎要對這熱鬧的、喧囂的場景潑一盆冷水;線條細膩而充滿理性,結合了中國勾線人物畫、掛軸和西方的速寫、素描,古今中西共冶一爐。戲劇本是表現的、外露的,在這裡偏偏要遮掩,從造型和色彩上雙重激烈的矛盾提出問題,諷刺荒誕的社會現象,讓人深思。從事建築設計行業二十餘年的她,把建築的思維與技法特色運用到繪畫創作中,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旅居西班牙的華裔攝影藝術家陳宇昆的攝影作品《顧影婆娑》,充滿濃烈的異國情調與色彩,拍攝的是西班牙格拉納達的古老的阿爾罕布拉宮牆上的光影。這座宮殿在全世界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美麗的阿拉伯宮殿之一,照片中並沒有展現整座宮殿,只是放大宮牆上的一個小局部,像是有意突出不為人所留意的細節,清晰的裂縫與剝落和朦朧的樹影形成對比,捕捉住艷陽投下光輝的瞬間,以光影效果表現出永恆和短暫的對比,以簡單的構圖表達深刻的寓意。
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充分體現“今日中國”組的獨特風格,以深厚的中國文化精神,結合當代創作概念,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上)
當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