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建通道
港珠澳大橋啓用之初,往來車輛甚少,即使有“金巴”營運,但往來港澳的旅客使用不算太多,仍有不少人選擇客輪服務。三年疫情,受出入境措施限制,大橋使用率更少。然而,並不代表大橋作用不大。相反,國家斥巨資興建這條大橋,目的是暢通珠江東西兩岸的人流物流,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爲促進本澳融入大灣區及國家發展,今年開始實施“澳車北上”政策,北上車輛規定使用大橋口岸。隨着疫情緩和放寬通關,日前的清明節,這個口岸迎來首次考驗,結果令人大失所望,可謂不及格。究其原因,除了突然增加的旅客、往來港澳及北上澳車外,更重要的是口岸附近道路設計不合理。兼且口岸的巴士線只有兩條,倘沒有博企客車疏導,根本應付不了客流。
說到道路設計,目前澳門半島連接A區的只有一個出入口,無法應付強大的車流。將來或許會增加兩至三個出入口,但A區與橋岸人工島仍然僅得一條通道,倘不增建,即使增加了A區與半島的通道亦無濟於事。
另外是進出大橋口岸的通道有交匯處,當車輛衆多時,這裡必成樽頸,直接影響車輛行進。在未能增加其他通道的情況下,當局宜硏究這裡的道路設計,設法消除進出車輛的交匯點,避免阻塞。
秦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