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景點要乾淨天空
唐 嘉
乘着土地誕神功戲、千歲街宴的懷舊情懷,觀看了電視台兩年前放上網絡的《動感教青》視頻,內容是有關雀仔園的故事。其中一個鏡頭是由羅憲新街向下俯拍,展現了十分礙眼雜亂的畫面,那就是橫跨羅憲新街跨街的電線,如蜘蛛網(左上圖)。這情景觸發了筆者再次寫點有關跨街電線影響市容的文章,特別是在世遺景點拍攝風景時,畫面構圖出現了橫跨街線的掃興現象。
日前,筆者前往風順堂街拍攝聖老楞佐教堂的風景照片,不經意的構圖被跨街電線破壞了畫面(如附圖),大為掃興。過往,懸在小城街角半空、雜亂無章的街線一直纏繞小城幾十年。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小城電話供應奇缺,一般居民很難申請家居電話。不似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提電話,今天,更有個別家庭,索性取消了家居電話。當年,有人為搬遷電話,從筷子基區凌空架設街線,把電話線“飛線”到下環區,搬遷原有號碼的電話到下環區使用,電話奇缺的現象可見一斑!這些沿街架設的街線,間接增加了小城上空的跨街電線數量,產生雜亂的現象。
在觀看《動感教青》雀仔園故事篇時,當時曾有意將視頻畫面擷取成圖片,放在本文成為附圖,作為談論圖片。後來立意到現場補拍,試圖和視頻畫面互相比較,看看和兩年前的情景有否改善?發覺圖片和視頻畫面有顯著改善,雜亂無章的電線減少了,構圖也較為乾淨。
追本溯源,往昔小城的公共天線公司向客戶提供的電視訊號,要靠跨街的街線提供。但是,這種原始的訊號輸送方式,後為有線電視專屬擁有。經法律訴訟解決訊號傳送方式,採用有線電視提供的訊號,通過公共天線公司向客戶提供的數碼訊號接收,將逐步減少或解決了沿街上空架設的“街線”數量。這情况反映在羅憲新街補拍的照片上。
今後,當我們在本澳拍攝一些世遺歷史城區的風景照片時,也希望能有一個乾淨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