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國際藝術展
田中泓
剛過去的三月,香港迎來了新冠疫情三年之後最具規模的國際藝術博覽會,合共一百七十七間香港本地及國際畫廊參加,展示了繪畫、雕塑、大型裝置、混合媒介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從這個國際展覽可見,在地域意義上,香港再次成為亞洲及亞太地區藝術作品展示的主要場地。
關於在香港舉行國際藝術博覽會,二○○八年由集團舉辦Art HK,由於舉辦成功,從二○一三年開始,歐洲其中一個重點的藝術博覽會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亦落戶香港。主辦方看中了亞洲藝術市場的發展及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她連繫着中國內地、亞洲(尤其是東亞及東南亞)以至大洋洲的市場。
二○一九年之前,我亦參觀過幾屆展覽,當然,今年的一屆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三年的疫情期間,許多外國畫廊都在展覽會中缺席,澳門往來香港也有醫學隔離等防疫措施,阻礙了兩地的人員交流。
今年的展覽,規模明顯是龐大的,分兩個樓層的展廳,每層展廳亦分為多個區域,而且設有不同的專題。
參展的畫廊在展場內有各自的區域,而空間佈局則各有不同。有些畫廊的區域內又再細分小區域,走進去就像是進到一個獨立的展館。在主題區之間亦有大型的藝術裝置作品,附近設有長椅,可讓公眾歇息。
入場的門票需要預先網上購買,正價票都幾昂貴,當然有“早鳥”或學生等優惠。
參觀一次這樣的展覽,一方面可以了解現時國際藝術市場的情況,展出的作品都是參展畫廊認為有市場或具有潛力的,作品風格百花齊放,具象、抽象都有,連漫畫風格的作品也有。當然,有些畫廊展出一些已具國際知名度藝術家的作品,例如日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波點南瓜,就成為許多人的“打卡”熱點。
我觀察到,參觀的人非常國際化,也有不同的社會階層人士(當然有VIP的參觀專場),有學校亦組織中學生前往參觀。這亦是香港發展多元化經濟的契機。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