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夢想與承諾
文、圖:寶 尼(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去年度秋季書香文化節書展活動上,由澳門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探討世遺建築歷史文化的著作首發,通過全英文的澳門歷史新著,向海內外乃至國際社會講好澳門故事,展現小城多元魅力。身兼該社社長、青年傳媒人張燕青說,決意創立一家出版社,旨為圓夢。早年她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修讀傳媒經濟學新聞碩士學位期間,因緣際會在人民郵電出版社攝影分社市場部實習,對內地圖書出版市場狀況有所了解,由此播下創辦出版社的種子。
關注校園欺凌現象
張燕青說,二○一六年初,正式創立澳門人出版有限公司,並擔任社長。同年先後出版《寒舍》樓市安居雜誌及原創手作圖書《年》,並為多個政府部門、商業團體、社團機構、獨立作者提供書刊出版、文案撰寫,甚至平面設計等不同服務。二○一九年與創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作出版《CASH3》創富經濟雜誌。二○二○年與娛樂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大電視》娛樂資訊雜誌。二○二一年,由其編著的《澳門華人領袖何賢》一書首發,當時熱銷逾三千冊。通過該著作,可讓當下年輕一輩進一步了解這位愛國愛澳人士何賢先生的故事,尤其了解他對國家、對澳門所作出的貢獻,達至有所思、有所悟,提升家國情懷。
同樣於去年九月舉辦的第廿五屆澳門書市嘉年華上,由該出版社出版的新著《神秘的包裹》正式首發。張燕青說,鑑於校園欺凌在澳門社會普遍存在,同時也是全球性問題,欺凌不僅出現於青少年群體中,在兒童群體亦較為普遍。這書以青少年喜愛的機器人角色,圍繞三個最常見的欺凌現象:言語欺凌、排擠性欺凌、身體欺凌而逐步展開。希望青少年學生閱讀後,堅持向欺凌說“不”,而且學會換位思考,調整與朋輩的相處方式,料可起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對於正在陷入被欺凌困局的孩子,她藉此書送上溫暖,幫助他們破解僵局,溶化心中的寒霜。
兒時的夢想與承諾
張燕青經常提及,當年之所以要創辦一家出版社,源於小時候的夢想。回顧很小時候,學校附近就開設一些小書店,她慣以很短時間便看完書店的多部著作。當時就忽發奇想,為甚麼大多只有香港、台灣作者所寫的書籍,而甚少澳門作者寫的書呢?當年身邊也有不少同學喜歡寫一些小說或散文,只因缺乏平台發表。於是乎,她萌生起創辦一家出版社的念頭,且曾向同學們承諾:“你們繼續寫吧,放心寫,有一天我會成立一家出版社,幫你們把這些這麼好的作品去發表,去出版”。直至今天,張燕青毋忘當天的諾言,會盡最大的努力協助澳門作者在公開平台發表作品。
她亦常言,在北京讀書的這段日子,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候。同學們淵博的知識、談吐、理想很大。除了學習,她爭取到人民郵電出版社實習,學到了很多知識,視野開闊了。更難忘是,大學老師時常攜同她去參加一些大型的博覽會,並參觀印刷廠,講述很多北京有趣的故事,讓她全方位了解到更美好的北京。
廣泛參與社會事務
除專注於出版事宜,張燕青亦積極參與社會工作。於二○一六年加入澳門基本法青年推廣大使協會,現擔任副理事長,致力在社區及多個機構宣傳推廣憲法及澳門基本法。自二○一七年起擔任澳門青年傳媒協會會長,每年舉辦“澳門傳媒年會”,匯總與會嘉賓發言並上呈特區政府,搭建起傳媒工作者與政府之間溝通的平台。二○一九年她擔任澳門青年聯合會常務理事,同年獲推薦擔任婦女及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致力在婦兒政策的制定上加入青年代表的意見。
到二○二一年,她成立澳門閱讀普及協會,至今舉辦超過三十場線下讀書會。又多次到訪中小學進行閱讀分享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期望透過閱讀分享,傳遞正能量。
張燕青說,成立出版社後,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本地寫作人,彼此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為提升該社同人水平,做到與時並進,持續開展培訓工作。她經常組織各部門同事赴內地取經,包括主動到不同的印刷廠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借他山之石,取長補短。經過多番努力,還開拓了線上出版平台,漸漸培養一批新晉寫作人。
欲進內地出版市場
疫情一晃三年多,如今順利進入後疫情時代,社會經濟恢復如常。張燕青談到近況時稱,過去三年來,即使疫情影響嚴重,但她始終沒有放棄理想,堅持營運出版社,並且有計劃地出版各類愛國題材及關注校園健康的圖書,也舉辦一些大型的讀書會,把喜愛閱讀之人的力量凝聚起來。
新一年機遇處處,張燕青認為當前正迎來新的發展階段,衷心希望可藉內地旅遊措施放寬之機,讓澳門出版的各類圖書也可以走出去,逐步打進內地市場,少走一些彎路。同時希望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可進一步鼓勵寫作人創作,並提升小城的閱讀文化氛圍。
在新的一年,她透露該出版社將有廿多種書刊面世,部分由她本人編寫創作,包括《澳門愛國商人馬萬祺》、《神秘的包裹二之時光禮物》,內容與提升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息息相關。其次她希望政府加強推廣本澳出版物,可乘疫措放寬之東風,帶着澳門的出版物走得更遠,打進內地尤其鄰近地區市場,並多組織澳門業界赴內地及香港參與相應的出版交流活動,為洽談出版合作夯實基礎,創設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