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的詩心
王維有詩:“藍溪白石出,玉川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蘇軾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的評論廣為人知:“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古來無數騷客的追求。本澳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周荐教授詩集《集硯齋吟草》所收詩作兩大主題:懷古、思鄉,不僅詩中有畫,更詩中含情。
詩中之“畫”
唐順之《跋周東村長江萬里圖後》曾以杜甫《嚴公宴同詠蜀道畫圖》中詩句闡述“詩中有畫”之境界與含義——“少陵詩云:‘華夷山不斷,吳蜀水常通。’只此二語,寫出長江萬里之景,如在目中。”《吟草》中此類詩詞頻出,如《鄉情夢寄》“夢裡迢遙父母邦,桑畦古陌舊軒窗”;《登塔遊覽》“淡煙疏柳月如痕,日出波平十字門”。好有意境的素描畫,撼人心弦的抒情曲!
詩中之“情”
劉熙載《藝概》:“詩可數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詩貴乎真,是作者人格精神的外現,也是才思、氣質、學識、性情的自然表露。《吟草》中或名山大川,或風流人物,或時賢師友,反映作者少壯迄今數十年間心路歷程,亦可見其為人為學為師的初心、匠心、詩心。初心不忘,對時賢之誼,如聞《程祥徽評傳》出版所寫:“濃情最是西羌水,一曲花兒酒一杯”,賀《何婉鴻詩書畫集》出版所寫“葡萄酒,滿杯飲後,靈異知高夀”;匠心雕琢,對學術之癡,如《書生報國》“白骨無名昭汗史,青山有塚葬詩魂”,《讀史》“後輩書生知踵武,燕雲十六不蒙羞”;詩心浸潤,對弟子之愛,詩心亦師心,《吟草》中不僅有與弟子同遊的溫馨場景(如《曾柱、磊鑫弟雨夜陪遊西安古城》),更表現出弟子學有所成時的欣喜心境(如《趙越〈天工開物〉詞彙研究出版有感》)。
最是詩心能致遠。周師之詩具濃濃家國情懷,如《“七七事變”八十周年有感》、《五四運動百年紀念》。周師長期深耕澳門,服務澳門社會,相當一批詩詞作品謳歌澳門的人和物,半數以上作品亦曾在《澳門日報》發表,體現出作者對澳門的深情。
詩的根底與本真
周師專長漢語研究,舊學根底深厚,每有吟詠,總字斟句酌,立意、用典、格律、修辭,反覆推敲,思深慮細,如五言排律《澳門行吟》,用頂針修辭格的《聞孫兒周嘉澍出生喜而作》,四聯皆對仗的《施向東教授〈立冬日大雪〉步韻奉和》。讀其詩,“因聲求氣,體味其深情蘊藉”,“披景入情,感受其豐沛情懷”,“擘肌入理,分析其情感疊加”,“品析煉字,欣賞其語詞美感”,“比較閱讀,梳理其抒情範式”,加深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體驗。
詩言志。心中有物,心存美好執念,落筆才有美和真。周師詩詞詠古今,抒真情,撼人心。正如著名學者李宇明教授序中所言:“詩者,人也。讀其詩如睹其人。”“荐兄與我,旨趣在語言學,同愛詩詞。詩中所誦,乃詩人胸中所奉。其為人,心地平坦厚道;其為事,公允殷勤周到。故而其文可存,其人可交,其事可讚,其詩可觀。”
劉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