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子
“觀察過別人家的貓之後,我發現了一件事。”剛從友人家回來的妹妹說:“我們家兩隻貓真的好乖啊。”友人家的貓除了會抓破家具外,更讓人頭疼的,是會到處撒尿。
除了家裡兩隻貓以外,我還曾照顧過一些失去貓媽媽的奶貓。於是妹妹好奇,我當初是如何教奶貓用貓砂盆的。“牠吃飽後隔一陣子,把牠放到貓砂盆,抓住前爪在貓砂上挖幾下,多做幾次牠們就學會啦。”
在這段簡單的話背後,是不得已地代替貓媽媽的我,如何看着奶貓在我的照顧下慢慢成長與認知世界。
許多動物保護義工統稱動物為“毛孩子”,但我真正對一隻貓產生“孩子”的感受,是開始照顧奶貓之後。半夜每三到四小時摸黑起床,消毒奶瓶、泡貓奶粉、餵奶掃風、用濕紙巾擦拭肛門幫助排泄、換籠子裡的尿墊和熱水袋、提心吊膽這些脆弱的奶貓會生病。
同時,因為花了大半的心力在奶貓身上,還要記得安撫自己家裡的兩隻“原住貓”。
照顧時間最長的一隻奶貓“芝麻卷”,是從牠剛出生一周開始,直到四個月後被表妹領養回家。人類孩子的忽然長大,也許是聽到第一聲的“爸爸”或“媽媽”;但貓只有一樣的“喵”,斷奶能吃貓罐頭也僅僅是因為長了牙齒後衍生的本能。於是第一次看到貓砂盆裡被貓砂掩埋妥善的排泄物,感受到牠在沒有貓媽媽的教導下,學會了一種相對複雜的技能,便是我覺得“這個孩子長大了”的瞬間。
直到現在,每當我到表妹家時,芝麻卷都會迎向我,在我蹲下身時攀着我的大腿,用鼻子蹭向我的嘴巴。如今是牠家人的表妹和舅母看到我們時,總會笑着說:“卷卷,又在親你的奶媽呀。”而我總會想起,牠第一天在我掌心裡,尋到奶瓶嘴,大口喝奶的模樣。
波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