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演藝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應節的冬至電影
從傳統相聲說起
光藝花旦——嘉玲
孩子 請分清失敗與失敗者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2月22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孩子 請分清失敗與失敗者

龍 焱


《最初的夢想》是充滿溫情與笑料、反思與啟 示的電影。


父親講述大學時與朋友在冠軍聯賽完成“失敗者”的逆襲


    孩子  請分清失敗與失敗者

    ——也說《最初的夢想》

    每次在報章雜誌上見到一些孩子因為考試不理想又或者學業壓力很大、家庭關係緊張等原因而選擇輕生的新聞時,心情總是很沉重。這些正當花期的花兒,還未盛放就已凋零,怎不令人心碎?怎樣才能減少類似的情況發生呢?也許帶孩子去看看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香港上映譯為《萬萬沒想到》),能有所裨益。

    這部電影是二〇一九年上映的喜劇劇情片,導演是曾經執導過《打死不離3父女》的涅提 · 蒂瓦里,而該片也被很多影評人認為可與《作死不離3兄弟》比肩。如果說《作死不離3兄弟》是對死板的教育制度進行反思,那《最初的夢想》則是從另一個角度反思對孩子的成功學教育。

    該劇劇情是圍繞拯救一個因高考失利輕生的孩子而展開的。拉加夫是帕塔克寄予厚望的兒子,因父母均是孟買理工的高材生,所以他自己也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沒想到即使他異常努力,高考也失利,他因無法忍受“失敗者”的標籤而選擇跳樓。醫生告訴父親帕塔克,要拯救病床上的兒子,除手術外,最重要的是燃起孩子生的信心與希望。於是帕塔克召集了大學時的一眾死黨,以及前妻瑪雅,講述了大學時代他與朋友們為了完成“失敗者”的逆襲,在冠軍聯賽中“損招”盡出的故事。

    這是一部充滿了溫情與笑料、反思與啟示的電影。影片中父親帕塔克反思的一段話,尤其值得我們深思,他說:“我們一直都做錯了,我們只準備為孩子慶祝成功,可是卻沒有教他,萬一失敗了要怎麼面對,沒有人願意提起失敗。”確實如此,我們很多時候表現得並不是無條件地愛孩子,我們總是要求他們必須在學業上、在音樂體育上有所成績,要“成功”,但卻沒有教過他們失敗才是人生的常態。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可能容易有極大的不安全感,總覺得考試成績不好就是失敗,從而覺得自己是個loser,極端的情況下,就會釀成悲劇。

    實際上,我們需要教育孩子的是,一個人可以失敗,卻不能有“失敗者”心態。中國人非常熟悉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就是對於努力和結果的誠實表述。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對某些事已經非常努力,但結果可能仍然不盡如人意,那麼這算失敗嗎?這取決於我們選擇過程導向還是結果導向。結果導向很容易讓我們忽略過程的意義。對於理想的追求總是充滿荊棘,披荊斬棘的路上,不僅有很多風景,也伴隨着不斷的成長。結果固然很重要,但過程更重要,因為體會過程能讓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潛質,明確前進的方向,並學會欣賞努力的自己,發掘內心的力量。

    同時影片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貴。畢業多年,曾經,活力四射的青年人,禿了頭,圓了肚子,鼓了荷包,但在得知老友的兒子需要幫助時,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再次聚集在一起,不遺餘力地鼓勵孩子迸發對生命中各種美好的渴望。而友情,恰恰是生命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美好,特別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友情,像美酒一樣醇厚,它讓我們覺得在人生路上,我們不是孤身一人,在失敗時,也總能得到暖心的關懷和知心的鼓舞,在成功時,則更能與朋友們分享快樂,讓快樂加倍。

    最後說回片名,私以為,《最初的夢想》這個名字比《萬萬沒想到》略勝一籌,因為人生是場馬拉松,在這裡跌倒,只要不放棄,也許在那裡爬起來,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就像劇中的各位中年大叔一樣,大學時他們沒能贏得聯賽,但中年時,他們卻能一起成功激發一個孩子的鬥志從而挽救他的生命,這何嘗不是一種對理想的堅守?

    讓我們一起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為對孩子們成功學教育的起點,讓他們認識到“失敗乃成功之母”,更要讓他們認識到,可以失敗,但不可以有失敗者心態!

    龍 焱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