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還同治帝一個清白
某日晚上逛書店,看見一套《翁同龢日記》,便順手拿來翻一翻,不料驚異地發現:一八七五年一月十二日(農曆十二月初五)當天,作為兩朝帝師的翁同龢沉痛地記錄了同治皇帝的逝世。那天“晴寒”,“天驚地坼,哭號良久”,整個大清朝廷沉浸在一片哀傷之中。
十九歲的同治帝死於何病,歷來爭論不休,民間受同治帝的不良行為傳聞影響,兼有小說戲劇和影視作品的導向,說他得梅毒(花柳)而死。而嚴肅的學術界更傾向於他亡於天花。同治帝得天花,最直接的線索源於清朝官方檔案,也可從《翁同龢日記》這樣極富歷史價值的親歷者記載中獲得證據。
作為學霸中的學霸,狀元郎翁同龢從父輩開始就已接手皇家的教育工作。他陪伴同治帝十年,見證了這位特殊學生從頑童到青年的成長經歷,也目睹了青春之花絢爛後突然凋謝的悲愴!
據日記所記,一八七四年十二月八日(農曆十月三十日),皇帝開始“發疹”。次日經御醫診斷後,確定是天花。其實約十天前,皇帝已“西苑受涼”,“連日聖體違和”。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烈性傳染病,病人在典型皮疹萌發前,會出現與一般感冒相似的早期症狀,如發燒、肌肉痛、頭痛等。因消化系統也受影響,噁心及嘔吐也是常見症狀。皇帝發疹前已有不適,當時沒有人意識到下一步竟是九死一生的惡疾!
不過,天花並非罕見病,從清兵入關開始,二百多年間,天花已多次肆虐,洗劫皇室和民間生命無數。順治帝死於此病,康熙和同治帝之父咸豐帝也在天花的魔掌中僥倖存活。康熙、雍正帝有鑒於皇室成員尤其是幼童多有死於天花者,曾倡導傳統的種痘防疫(通過吸入患兒天花痘的漿液或焦痂而獲得部分免疫力),效果顯著,但此法獲得的免疫力終究有限且持久性不足。
(三之一)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