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3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活在東瀛)滿溢的溫情
(西窗小語)經濟專家籲美歸還阿央行錢
(雕刻時光)實在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
(娛情未了)主婦日誌
(燕堂夜話)莆田四大名果
(若無其事)口 福
(克萊因瓶)上菜表演和餐廳演員
(信步由之)《黑豹2》的女角們
(筆雯集)卧冰求鯉的“孝道”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4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2月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雕刻時光)實在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

龔 剛

實在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

    二○一二年,莫言獲得諾獎。授獎詞顯然是用西方文學話語所能接受的“魔幻現實主義”,框定其寫作技巧,並用了“右翼”、“農民世界”等政治話語。莫言的確曾受到“魔幻現實主義”的啟發,但他主張學習蒲松齡。

    諾貝爾文學獎的宗旨雖然是授予具有“理想傾向”的優秀文學,但始終是以歐洲的美學與價值觀念為準繩,在選取亞洲國家的獲獎者方面帶有明顯東方主義色彩。西方世界從未放棄過對東方的想像,他們眼中的東方往往是他們帶着有色眼鏡觀察、並想像性再現的東方。薩義德闡釋“東方主義”一詞時指出,東方常被視作一個對西方有警戒性作用的“巨大的歷史和當代敘述”。

    中國曾有百年未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夢的遺憾,但其原因是真如隆德克維斯特所說,中國文學的寫作水準尚不及諾獎期待的世界級創作水準嗎?品一品中國近現代百年來的文學狀況,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實際上,中國有好幾位作家都曾在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那裡留過名。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魯迅和胡適都曾進入過諾獎評委會的視野。只是當時,瑞典文學院評價胡適“不是一位作家,更像是一位思想家或改革家”,由此,學院並未將獎項頒予他;之後,胡適被問及是否願意被提名之時,自己一口拒絕。而魯迅本人則認為自己“不配”,要拿諾獎賞金,“還欠努力”,甚至認為自己會入他們之眼,得益於自己是“中國人”,“中國實在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賽珍珠曾經推薦過林語堂,他因《京華煙雲》曾先後四次被諾獎提名,卻因種種原因與之失之交臂。

    遺憾定然有之,隨着中國國力及中國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的提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訴求也變得日益強烈。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其實有許多作家具有相當的文學成就,可爭得諾貝爾文學獎中的一席之地。

    龔    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