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螯
《荀子 · 勸學》中有“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那就是說螃蟹不但有六隻腳,而且有兩隻大鉗子,但如果沒有蛇、黃鱔的洞穴,就無處容身,原因是牠的心態太浮躁。這段說話有兩點可作討論。首先,螃蟹不是有八隻腳嗎?怎麼荀子只看到六隻?另外,荀子又怎知道螃蟹的心態是浮躁的?子非魚啊亦非蟹,焉知魚蟹之樂?但有一點荀子說對了,螃蟹有二螯,兩個大蟹鉗。
螯者,根據字典上的說法,那是節肢動物變形的第一對腳,尖端分兩歧,像鉗子能開能合,可以用來取食或自衛。換句話說,是用來打架的,打贏了,把對手撕開吃掉。《韻會》上說“大足,在首上如鉞者”,鉞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其形制似斧,以砍劈為主。
《說文解字》曰:“大者稱鉞,小者稱斧。”所以有些節肢動物都是以其螯作武器的,除了蟹類,常見的還有蝦類、蠍子等。於是螃蟹舉起雙螯,頗有點耀武揚威的樣子,有了橫行霸道的氣概。
至於螯這一名詞,甚麼時候成了這橫行慣了的螃蟹的代稱呢?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就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那時蟹螯並稱;宋代的蘇軾有“空煩左手持新蟹,漫繞東籬嗅落英”,宋詩還有“左手螯初美,東籬菊向開”等句;元代則有在重陽節高吟“持螯把酒為君歌”;明時有沈周“持螯看菊花,一首詩成酒一斗”;清時有寶玉詩云“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黛玉詩云“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皆以螯代蟹了。
適逢臍圓臍尖之日,盤中盛着蒸得發紅之持螯之物,忽而大有看你橫行得幾時,且看本人手段的睥睨氣概。想起了齊白石在他的畫中題詞“從來有足之動物獨蟹擅橫行,天雖好生,未免多事”,以其言觀今日之事,實是。
王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