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舊事今説)譚桂明縣長送學聯一幅字
澳門文化藝術學會廿五周年慶
關口繁忙
(西窗小語)由巴人遭遇看 “普世價值”之虛偽性
(句句是甘)好好說話很難
(斷章寫義)“疫”流而上
(聲色點擊)語域
(菁菁樂道)真假二舅
(榕樹頭)路環石頭記
(夢裡聽風)今宵賞月何處?
(筆雯集)如瑤天笙鶴的張可久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日星期二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9月1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榕樹頭)路環石頭記

公 榮

路環石頭記

    盛夏晚上,我與幾個友人到黑沙水庫步行徑行山,結伴而行,雖然夜靜山空,卻沒有丁點的恐懼。走到山腰面向黑沙海面的那條小徑時,月輝之下小徑顯得微白,黑沙村的燈光零散微弱,但海灘停車場的路燈卻耀眼明亮。在萬籟俱靜的地方欣賞夜色,只要輕吐話語,別人都聽得十分清楚,這是夜晩行山的特色。再往前走,一塊大約十多呎高的大石立在小徑中央,阿添撫摸着粗糙的石塊嘆道:“可惜,可惜,如果石塊不是那樣渾圓,或者長得有點像人形、獸形,人們都會為它杜撰一個名稱來,例如望夫石之類,那樣,山下的漁村便會添上一則淒美的故事了,但它像足球一樣渾圓,完全引不起遐想。”

    路環有不少石頭都是有名堂的,譬如立在山巔的蘋果石,俯瞰黑沙村,幾十噸重的巨石像有隻大手輕輕將它放在一塊陡斜的大石上,仿似只要有幾個人從後面合力一推,大石便會滾下山去似的。坐在這個“大蘋果”前,心裡總有個陰影,生怕忽然地震,巨石便會將我們壓成肉餅。所以,每次到那裡我也不會久坐的。

    路環譚公廟側的烏龜石,遠觀近看都像一隻正在爬上岸的烏龜,千萬年來都是這樣匍伏在礁石上,感受着潮起潮落。大約在三十年前,澳門遠足會曾舉辦過一次綑邊行,會長張裕帶領近三十個參加者,從烏龜石側開始,終點是竹灣海灘,途中不少大石塊雖然都有名稱,可惜現在全記不起了。石塊天然堆砌,有時要跨過去,陡斜的更需要手腳並用爬過去,走走停停,足足花了個多小時才到終點。路雖不長,但很耗體力,接近目的地時,可能自己體力不繼,別人趴街,而我卻趴石,幸好只是皮外傷。現在每次看到那隻大石龜,便會想起那次綑邊行。

    公    榮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