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排灣的飛機說起
田中泓
很久沒有去石排灣郊野公園,在公園近馬路的一邊,露天展示着一架飛機,飛機兩邊草地上放置着兩個建築物的縮細模型。對於生活在澳門的居民,其中一個模型很容易辨認出來,因為是東望洋燈塔,而另一個模型,則未必了解,該建築物外形像古堡,其實是葡萄牙里斯本近郊河口的貝倫塔。究竟,為甚麼這兩個世遺建築模型被安放在飛機的兩側?
在飛機的前方地上,有一個說明牌,中葡英三語,還展示一幅亞非歐簡圖,其中並描畫出一條航線。
是的,這是有關該露天展示的飛機的故事。
該飛機名為“沙路士號”,葡文名字以十六世妃葡萄牙航海大發現的搖籃Sagres(薩格里甚)命名,以這樣的地名作為飛機的名字,當然是與葡萄牙的冒險精神有一定的聯繫。細看說明牌,該飛機一九六五年製造,一九八七年一月,由葡國飛機師古佐治、廖凱樂二人,聯同工程師文藝葉從葡國城市沙路士(又譯薩格里甚)出發,經過歐洲地中海,非洲、中東、印度、中國雲南和香港,最後於同年二月飛達澳門。由於當年澳門仍未有飛機場,但路環石排灣對出的填海區(工業村)是一片較平坦之地,因此飛機就直接在該填海區降落。
這次由葡萄牙到澳門的飛行,其目的是紀念一九二四年小型飛機“祖國號”由葡國飛到澳門的歷史。
一九二四年,由飛行員布里托 · 帕伊斯及薩爾門托 · 德貝雷斯架駛的“祖國號”,成功從葡國飛到當時受葡萄牙管治的澳門,為葡葡牙開拓長途飛行航線奠定基礎,這也可以視為十六世紀大航海冒險開拓航線,在二十世紀初的延續。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