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盡滄桑的碼頭
唐 嘉
內港有三十五個碼頭,由南至北沿港灣依次而上,這樣編排號數,原來早已在百年之前由澳葡政府設立。日前,內港第三十五號碼頭被拆去上蓋建築,剩下爛木平台。據拆卸工表示,是工務局下令拆卸的。長久以來,這個碼頭無以名之,姑且稱之為“最後的一個碼頭”;但隨着開闢林茂海邊馬路,在油站旁邊興建了海港樓碼頭之後,內港最後的一個碼頭,應是海港樓碼頭。雖然這個被拆碼頭,我們叫不上它的名字,但據《今日澳門》報章曾經有這樣報道:“三十五號碼頭一直被澳葡當局設立為‘糞船’停泊裝運澳門糞便的唯一碼頭,所以老一輩澳門人都稱三十五號碼頭為‘屎艇碼頭’。 ”
其實,三十五號碼頭儘管過去曾經擔負起小城運糞作業,但近十多年來一直殘破不堪,長期閑置,加上新建了海港樓碼頭,開闢馬路,致使碼頭位置墮入犄角,容易堆積淤泥,已失去碼頭功能,坊間也早有傳聞碼頭要拆卸。
據手頭資料顯示,三十五號碼頭在近些年來,曾經被政府劃定為水上清理部門專用碼頭,但在此之前百年間,一直被當局設定為“糞船”停泊裝運屎尿的唯一碼頭。大約百年前,澳門一直存在有“糞業”這個行業,工人謀生工具是一架人拉板車,車上置有陶瓷糞缸,每天清晨到指定地點倒“夜香”,將民宅放置在門前夜香傾倒入糞缸,就拉着板車到沙梨頭三十五號碼頭傾倒收集,領取工錢,就算完成一天工作。
昔日民間倒“
夜香”是免費的,但“屎尿有價,價值不菲”,可以賣給地主和農人用作肥田增收。所以,經營“糞業”不但要競投,而且要繳交稅餉。清季的澳門何老桂不但染指澳葡填海造地工程,控制全澳碼頭裝卸搬運;其家族“集成堂”旗下公司,連續多次投得“清糞”標書。上世紀三十年代,澳葡將“清糞工作”收歸市政廳衛生局清糞組管理,“集成堂”的清糞專營才告終結。
何氏“集成堂”承充澳門糞業時,沙梨頭三十五號碼頭成為何氏的專用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