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心理彈性是這樣磨煉出來的
八月十八日是大學開學的日子!基於防疫的考量,開學的第一個月都採用網課。雖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疫情,大家對於網課都不陌生,但是教師對網課卻有不一的意見。筆者不太知道學生是否喜愛網課,但是當跟同事們談起網課,大家還是有不同的想法。有個別的同事喜愛上網課,儘管學生都不開鏡頭,但是上網課就像在電台開咪一樣,以語言藝術發揮着自己準備好的內容;偶然或會有學生提問,但這個情況實在少之又少。同事說這很像在舞台表演一樣,完全不受外界事物的影響,純粹是享受舞台表演的樂趣。
也有不少同事對網課感到莫名的壓力,筆者也在此列!其實,這壓力主要是來自體力的勞動,當然有時也會因為學生的參與程度低而感到百般無奈。先說“體力活”吧!跟中學的網課有些不一樣,大學的網課,學生都不開鏡頭的。所以,另一端的學生在做甚麼,教師是不得而知的。偶爾,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或動機,會進行提問——但有時問了問題,待學生回答或是直接邀請學生作答,都不得要領。結果為了避免出現dead air,教師只好自問自答。事實上,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等於教師要用兩倍時間上課和陳述兩倍的話語內容了。所以,這真的等於是一種“體力活”,哪有不累之理呢!
當然,也有人會說,上網課也有很多不同的活動和互動的機會讓學生參與課堂的。然而,大家必須理解,或許不是教學活動本身能否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更大的可能是視乎學生本身的學習動機。這裡也是筆者想說的,來自網課的第二種壓力,教師如何面對網課中因學生的低參與度而產生的教學壓力或是負面情緒呢?筆者之所以提出此點,是因為筆者觀察到,不少人投身教育工作是因為喜歡這份人與人互動的工作,特別是在面授課堂中,那份直接的師生互動和多變不斷為教師帶來工作的挑戰和滿足感。但如今,網課帶來的另類挑戰,卻變成了對教師的情緒、或是心理的韌性/彈性的磨煉。以筆者為例,過去在網課中也滿心歡喜地安排互動環節,心裡想着絕不能因形式不一而令學生學少了,所以加倍備課。筆者組織了網上的分組討論,並利用投票功能/答案功能讓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然而,良好的意願不一定能改善現實的。當你發出問題時,發現只有一半的回收率;或是當你進入在線的分組討論室時,發現鴉雀無聲,你就知道學生很可能只是掛了機而已。那一刻,教師的心像玻璃一樣碎落滿地,卻仍要打起精神完成未結束的課堂。那一刻的心情,真是難以形容!在這種情況下,或會推動教師進一步改善教學,但是如果問題並不在於教學本身,那麼,長期的低成就感也會令教師產生無力感!這也是筆者想提出的,需要關注的問題。疫情固然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多的挑戰,特別是對於一些學習動機不強的學生來說,如果他們仍採取“自我隔離”的學習方式,便需要為自己的未來埋單!然而,除了學生以外,我們也需要關心教師。因為長期處於一種感受低成就感和無力感的狀態,也是一種對教師專業的消耗。從這一點而言,是疫情帶給教師的另一種考驗,也是新時代教師的一種新的心理狀態。
新學年開始之際,讓我們充滿力量,迎難而上!
黃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