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呻吟
還記得七月最初那一周,顫顫兢兢地做完三次全民核檢後,以為下一個星期應該會改為做兩次吧,結果卻是變成了做四次。到七月中期快要過完“相對靜止”的一周時,估算下一個星期應該有望復市了吧,結果竟是要繼續全城 “相對靜止” 。
友人得知要繼續“相對靜止”的當天,在其個人社交平台上,敲下兩行既悲哀又生動的心碎字句︰雖然已提前做了心理準備,但確定(要繼續“相對靜止”) 時真的接受不了,猶如捉姦在床般心痛。句末還附加一個裂心的表情符號。這位友人,是澳門一眾狗主之一,不過關於疫情期間動物權益的話題就不在此展開了。
對於“估計”、“以為”諸如此類的個人觀點,數目多到一定程度時,便會成為“相對客觀”的觀點了。但沒有正式統計數據的支持下,所謂民意,或大多數民意,便不成立,或形同虛設罷了。而總是認定自己懷着一顆“為你好”的父母心的人,是很難倒過來站在子女的角度上看事情的,更莫說“退一步”去了解子女們真正的內心想法——因為不論在權能上或道德模型上,從一開始他們自己的身份設置,便處於較高階一層;另一方面,也因為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不會切身體驗到“手停口停”的滋味,或不用在這種苦況下,糾纏於自身的經濟危機(實際生活上也好,心理憂慮上也好)。
到底什麼是“相對靜止”呢?這種聽起來溫和、操作上又相對強勢的措施,愈來愈叫人欲哭無淚。當一件又一件事與自己的推測,反過來地行進時,或者要學習“絕對絶望”,心才不會生病吧。
在這段“休克”期間,大概亦是時候反思︰今時今日,到底真正病了的是什麼?
言 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