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正常生活還有多遠?
看着從前用來打發時間、休閒娛樂的公園,慢慢被核檢站佔據,我心裡真的很不是滋味。
也是這時候我發現,原本是想過回不戴口罩的生活,現在卑微地只想過回不要核檢的生活。如果日後為了工作、去餐廳吃飯、喝咖啡,都得先做核酸才能擁有這種“正常的”生活,那這種生活真的是“正常的”生活?
近兩年極力推行接種疫苗築起的免疫屏障呢?居民聽從政府的呼籲接種了疫苗,而今距離恢復正常生活還有多遠?政府需要給居民一個承諾,比如疫苗接種人數還要達到多少,才能恢復正常。而對於接種了疫苗的居民,能否擁有比不接種疫苗的居民更多的通行許可、自由、免做核酸進入公共生活,以及同樣適用於來澳旅客等等,政府甚至在一開始就該講清楚,並非在疫情爆發第三年後的今天,將“核檢”的重要性放到前所未有的位置,疫苗的作用卻近乎被隱形。
說到這,肯定就會有人反駁:如果不採用現在的方式,我們的醫療資源會崩潰。
至於奧密克戎會否讓醫療資源崩潰,是否“大號流感”,澳人最愛提的是人口密集。那麼流感的重症率是多少?醫療資源指的是什麼,ICU數量?假設流感是百分之○點一的重症率,那增十或二十倍就會崩潰的依據是什麼,有無專業人士給出這個模型?
再者,既然擔心大流行醫療資源會被擠兌,我們這兩年多又增加了多少醫療資源?重症監護室的床位和醫護數量提高了多少?通過培訓增加了多少醫護總數量?而不是每當疫情再爆發時,都以“醫療資源會崩潰”作為理由,要居民退讓、諒解與寬容。“無休止”地犧牲正常的生活、非必要的生活,但普通人的人生啊,恰恰是由無數“非必要”的生活組成的。
葛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