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6版:食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貢乃烤雞“芝”味火鍋 抗疫抵食套餐
金滿堂滋潤甜品緩疫困
東國特惠外賣套餐
奧株兇猛日破百
我說番薯
疫下誰家灶頭無煙火
弱起泡酒蘭布魯斯科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7月3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我說番薯

為食大夫

    我說番薯

    為食大夫不但食得番薯多,也種過番薯。回顧抗日戰爭年代,糧食缺乏,鬧飢荒,米飯少食,番薯則變成充飢必要。那個時代的過來人,我相信沒有人未食過番薯。至於種植番薯,那是當時農村的普通工作,因為番薯很粗生,種在山邊的坭沙地就可以,難度不大,與種植稻米的水田沒有矛盾。

    番薯有多個名稱,紅薯、甘薯、地瓜都是,西方人士則稱之為甜薯(sweet potato)。在飢荒年代,我食得較多的是番薯飯,即是將番薯與米一起煮熟,這樣可減少寶貴的大米耗量。番薯的進食方法,我最愛的是煨番薯,香口,甘甜,十分和味。昔日在拱北關口,就有街邊檔,專售煨番薯,我多會購買,回來慢慢享用。番薯葉餐桌上也常吃到,調味料十分簡單,加上一點味精,即日本的味之素,這樣就是一餐的餸菜了。

    番薯並非我國原產,據考證原產地是南美洲,經輾轉相傳,先到亞洲的菲律賓,數百年前再由一位福建華僑將其帶到中國。因為不需佔用稻田地,產量又大,故在糧食不足的年代,番薯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挽救了很多生命。為食大夫也身受其惠,所以我說,番薯是有功勞的。

    番薯在現今的澳門,很受吹捧,番薯葉也被視為健康食品,大受歡迎。對於這現狀,我最初很不以為然,原因是無論番薯或番薯葉,我都食得太多了,以至厭惡的地步,因為那個時代實在也太苦了。

    疫情之下,超市是有番薯供應的,大家可想過也來一餐番薯飯?

    ·為食大夫·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