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疫後亟需拓展新經濟增長極
這一波新冠疫情來勢兇猛,社區爆發和擴散顯著增加。特區政府採取果斷措施,在全體居民配合下,實施嚴格抗疫管控,包括社會面的相對“靜默”。特區政府同時推出350億澳門元資金用於抗疫工作和紓緩民困。可見,新冠疫情對澳門的衝擊非常巨大。特區政府最近公佈,自二○二○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已動用1,678億澳門元財政儲備,用於防疫抗疫,資助本地企業和居民,“保就業、穩經濟、紓民困”。這對穩定澳門的社會經濟和民生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年耗三分一財儲
但是,必須看到,澳門面臨的發展前景非常嚴峻。由於疫情反覆及內地和周邊地區疫情防控限制,自二○二○年初起,來澳門的遊客人數大幅下降,澳門的旅遊和博彩業收入持續快速下跌。預期的經濟復甦因為疫情反覆而屢屢落空。歷經約三年,儘管特區政府投入大量紓困和扶持資金,大量本地中小微企業仍難以為繼,結業潮已經出現。即使大型博彩和酒旅企業亦面臨現金流嚴重短缺,舉步維艱。
澳門是個微小經濟體,產業結構單一,過往主要依賴博彩支柱產業支撐政府財政來源。至二○一九年,特區政府擁有財政儲備5,794億澳門元,相對微小經濟體,家底實屬殷實。但是,在不足三年期間,已經耗用近三分之一財政儲備,不能不引發關注,前期的財政儲備來自二○○二年開放賭權後,博彩及酒旅業高速增長近二十年的積累形成。目前財政儲備快速耗費,帶來一定的風險。一方面,新冠病毒變異頻繁,傳染強度增加,疫情仍然反覆不斷,短期內難以預料何時結束,來澳遊客數量極為有限,澳門經濟前景不容樂觀,經濟復甦仍是高度不確定,存在經濟持續衰退風險。加之本地抗疫工作持續,在連年赤字狀況下仍需耗用財政儲備,將影響到特區財政和經濟安全。另一方面,即使疫情短期內可結束,由於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地緣政治的重大變化,周邊國家或地區競爭加劇,本地的博彩酒店旅遊業疫後復甦難以回復增長高峰的水平,未來博彩收入對澳門經濟的貢獻比重將難免大幅下滑。政府財政收入來源萎縮,但財政支出和福利開支多為剛性,財政收支平衡仍需時,將對澳門社會和經濟的復甦發展帶來嚴重挑戰。必須未雨綢繆,方可防範風險。
慢作為阻產業發展
產業結構單一的風險在這次新冠疫情下充分暴露,必須引起政府、業界和全體居民高度重視。
從戰略發展來看,解決途徑是要進行產業轉型,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化。但是過往十多年,經濟適度多元進展緩慢,成效不顯。固有技術、資金、人才、設施等方面客觀因素限制,亦受到一些主觀層面因素阻擾。特別是期盼博彩業快速復甦的僥倖心理以及制度性的慢作為或不作為,實際上阻礙了新興產業在澳門的發展。
現代金融錯位發展
目前澳門亟需開拓新的經濟增長極,為政府財政和澳門經濟提供可持續的資金來源。根據政府既定的四大新興產業狀況,現代金融相對發展條件和前景較好。發展金融產業的資源投入相對較小,澳門已有一定規模的傳統金融產業基礎,加之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援(如中葡服務平台和琴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國際地緣政治衝突亦導致部分國際資本尋求新的安全港和投融資管道。澳門應該抓住當前的重大歷史機遇,在認真做好防疫抗疫的同時,充分利用國際自由港優勢,盡快採取行動,包括加快完成金融立法,制訂必要的優惠政策,吸引境內外大型現代金融服務機構(配套金融總部落戶啟動基金),延攬高層金融專才,完善現代金融基礎設施和相關產業鏈生態建設,打造離岸國際金融中心,與周邊市場錯位發展,積極拓展現代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真正促使現代金融產業在本澳成形和做大,成為澳門新的經濟增長極。
必須指出,任何新興產業發展亦需過程,從產業培育到規模產出有一定的時間差。特區政府、業界和居民需要高度重視產業轉型的現實急迫性。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加大力度並且加快對現代金融產業建設,方可在較短時期實現現代金融的產出效應,為澳門經濟發展貢獻新資金來源,確保澳門社會長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會長 林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