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見證者
在越南的最後一夜,我入住了歷史悠久、建於一八八○年的西貢歐陸飯店。經歷過法國殖民時期、阮朝覆滅、越南戰爭、全國統一等重要事件,這家飯店可謂見證着近代越南的盛衰。而這家出現在無數老照片、明信片、小說甚至電影中的飯店,曾是很多攝影師、駐越攝影記者的落腳地。記者們總在飯店大堂外的露天茶座流連,嘴裡叼着一根又一根萬寶路,煙霧瀰漫如在茶座上築起戰場。記者線人們交頭接耳,互換密報,確實猶如打仗,刻不容緩。
而吸引我的,當然不只那些攝影記者的生活軌跡。上世紀五十年代,西貢歐陸飯店更曾是英國著名作家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長期下榻地,他也正是在飯店的二一四號房,埋頭書寫他的著作、以西貢為背景的《沉靜的美國人》。二一四號房是走道上的最後一間房,一如想像,作家選擇把自己邊緣化,以覓得珍貴的創作空間。在飯店內昏暗蜿蜒的綿長走道上尋找自己的房間,就像穿越時空隧道,漸漸地劃破老舊時光的蛛網,依稀想像戰火與硝煙在飯店內蔓延,而作家正敲着筆桿,推敲小說中的重要情節和角色間錯綜複雜的情感糾葛。
翻開馬格蘭攝影師雷蒙 · 德帕爾東(Raymond Depardon)的攝影集《再見,西貢》,其中一張照片,正是法國人在西貢歐陸飯店逗留期間,在房間拍攝的作品。從照片所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飯店房間,和我預訂的房間大同小異,擺設與日用品的風格一直沿用至今。年代久遠的木製床頭櫃上,老式的燈掣依舊正常運作,只可惜收音機已退役。飯店經歷過經營權的易手,經歷過政權易主,至今仍屹立不倒,而且尊重建立了過百年的歷史文化。以至今日,當我踏進這家飯店,仍可輕易在服務員的臉上,在飯店的擺設、燈光、房間等等的細節上,讀出一家飯店優雅的尊嚴與底蘊。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