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破產的警訊
二○一七年冬,筆者應亞洲生產力中心(APO)之邀,前往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出席亞洲創新公共政策會議。這個距印度只有六十公里遠,人口二千一百多萬 (二○二一年),面積六萬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南亞島國,充滿優美的天然景觀與文化底蘊。許多名人口中盛讚她:除了雪,這裡是什麼都有的綠色伊甸園。她不但是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境內農產富饒,錫蘭紅茶享譽全球,還盛產各種璀璨的寶石。自古,該國的玉石和香料等,吸引各國貿易。歷史上也分別遭受葡萄牙、荷蘭所佔領和英國殖民統治。一九四八年獨立,但內戰不斷,直到二○○九年才結束。
只是好景不常,這個人均GDP高於其他南亞國家,有“南亞經濟優等生”之稱的國家,今年七月六日竟然宣佈經濟破產,敲響了全球的警鐘。連英國BBC都警告,其他亞洲國家,包括:老撾、巴基斯坦、馬爾代夫及孟加拉,都可能會步其後塵,值得關注。BBC分析斯里蘭卡除了參與國際投資建設,積欠龐大外債;加上長期仰賴國外旅遊觀光業,在面對二○二○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重創經濟;今年二月爆發俄烏戰爭,影響與俄國貿易計劃。這些都導致斯里蘭卡變成印太地區首個外債違約國,不僅外匯存底用盡,貨幣大幅貶值、人民無力購買糧食、藥品與汽油等生活必需品。最後民眾只能走上街頭抗議,結果總統倉皇出逃,政府要員被迫下台負責。該國必須緊急向各國協調,借用近三十億美元紓困。
除了國際媒體分析的上述破產因素外,台灣前暨南大學校長與博幼基金會創辦人李家同教授,在最近的〈斯里蘭卡給我們的啟示〉一文中,分析此事件背後的重要因素。在探討斯里蘭卡的經濟何以導致政府連公務員薪水都付不出來?這樣的新興小國難道要仿效美、日等強大經濟體,無懼通貨膨脹後果,不斷印鈔票?為此,該國民眾都怪罪當年結束內戰有功的前任總統,錯誤的國際政策,如:向外國購買貨品與原物料的費用,遠高於本國輸出貿易所賺到的外匯,造成“入超遠大於出超”的嚴重外貿逆差,全國變成山窮水盡的民不聊生狀況。加上這位總統卻又處處討好人民,實施減稅,加速了國庫空虛,最後連外債也無力支付利息或償還。
儘管斯里蘭卡民眾識字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點三 (二○一五年),電腦識讀率為百分之二十八點三(二○一七年), 網絡使用率百分之三十二(二○一七年),在南亞地區相當出色,但因深受英國殖民影響,至今整體教育制度仍然以普通教育為主,中學生仍以參加仿英國系統的GCE-A Level考試為主。全國只有十五所國立大學,錄取率不到百分之十六(每年僅一萬六千新生入學)。雖然從小學到國立大學完全免費,但只有不到五成大學生能夠畢業,非常大競爭。另外雖有十多所授予學位的私立大學,但需繳學費。由於升大學機會小,全國中小學生補習也頗盛行。
至於職業技術教育,全國一共三十七所技術學院,包括:農業、資訊、進階技術、由開放大學來負責授課及授予學位。其他教育部推動的非正規職業教育,如:美髮、紋身、木工、水電與園藝等,則分別由社區中心負責成人在職進修教育。不過由於國內高失業率,除了少數的醫學、資訊、商業、法律與工程科系的畢業生外,多數大學生仍面臨畢業後就業困難的問題。
從以上教育發展情況來看,斯里蘭卡的前職政團隊最大問題在於:他們並未注意到應如何提升該國的工業水準與職業技術教育。斯里蘭卡雖然是個農業為主的國家,但以其地理位置與天然資源等優勢,照理不應淪落到今日破產地步。近世,許多亞洲國家與地區都重視工業化發展,包括:越南、泰國、印度、印尼與台灣等。斯里蘭卡的執政團隊似乎並未掌握時代脈動與世界發展潮流,錯失在內戰結束後掌握民心望治的改革契機,及時推動更多的工業發展與興建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透過教育體制的調整,擺脫英國殖民的保守教育傳統,務實的培育斯里蘭卡當地所需的產業轉型人才。
期望斯里蘭卡這個美麗島國,能記取教訓。所謂:亡羊補牢,猶時未晚矣!
周祝瑛(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