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隨心轉 共勉之
古語有云:“心隨境轉則煩,境隨心轉則悅”。一個人所處的境況會隨心境的變化而轉變,周身的環境只不過是內心的反映。內心若是安定自在,不論身處什麼境況,都能夠悠閒自得;內心若是煩惱不堪,即使待在風水寶地,都覺得痛苦煎熬。
事實上,每個人都容易陷入負面思維,這並不是我們的錯,是人類的生理機制原本就設計成能夠迅速回應威脅帶來的憂慮、憤怒等悲觀情緒。由於我們的祖先活在生死一瞬間的環境裡,演化讓人類激烈面對負面刺激,哪怕只是潛在的威脅也一樣。相反,正向的刺激則不會讓人類耗費大量精力,因此面對生活中的好事時,我們的回應不僅緩慢,也有點懶洋洋,不像碰上壞事時那樣大驚小怪。
本書從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生理學領域蒐羅研究,了解哪些事會消耗意志與精力,並量身打造出只需微小調整身心即可補充活力的五大策略:大腦重新聚焦(Refocus)、重設原始警報(Reset)、轉念(Reframe)、恢復活力(Refresh)、提振精神(Renew)。藉由這五個R發揮“微復原力”的效果,讓人快速擺脫負能量、重振精神、大幅提升生產力,也能在面對逆境時更加堅強。
作者是一對領導力培訓師夫婦,兩人都是歷經挫折的同道中人。太太邦妮出身貧困,五歲時因病截肢,曾遭繼父性侵,又承受母親多次試圖自殺的壓力。儘管命運坎坷,但她依然勇往直前,更成為首位在冬季殘奧會拿下獎牌的非裔美國滑雪選手。而丈夫亞倫則遭受痛苦的離婚,經過努力走出傷痛,重建生活。
如前所述,為了生存,我們演化成對負面事物的反應大過正向事物。一旦覺得面臨攻擊或威脅,身體便瞬間做出強烈反應,很難靠理智控制。“杏仁核劫持”是這種現象背後的機制,此概念來自心理學家丹尼爾 · 高曼所著的暢銷書《EQ》。當杏仁核感到安全受威脅,就會發出訊號,皮質醇、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立刻進入體內。這些荷爾蒙會造成視野變窄、聽力提升、心跳加快與血壓上升、肌肉張力增加、免疫反應下降、無法專注在不相關的事物上,還會啟動其他生理反應,好讓身體準備好要打鬥或逃跑。杏仁核劫持讓史前人類存活率大增,然而到了今天,打或逃的反應卻不利於處理日常壓力。
我們所感受到的威脅,並非每一種都真的會帶來傷害,有的威脅甚至根本不存在。過度憂慮會大幅損耗精力、專注力與健康。壓力荷爾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消失,造成免疫系統受到抑制,肌肉緊繃,一有風吹草動便神經兮兮,身心都因不存在的危機飽受折磨。
研究證實,認清情緒並描述感受,可減少杏仁核挾持反應。光是在心底告訴自己“我很氣”,就能煞停打或逃的自動化程式。一旦抽離情緒,進入思考模式,就會發現自己有能力選擇不同的情緒反應,奪回主導權。
此外,透過香氣與音樂的感官復原法,以及運用橫隔膜的腹式深呼吸法,同樣具有舒緩杏仁核反應的功效,即時關掉遠古時代遺留的警報系統,重新設定身心反應。
許多領域的研究都提到正向樂觀的心態與賺錢能力、更理想的健康狀態、長壽,以及圓滿的人際關係有關。每天花時間刻意專注於正向的事,可大幅增加基礎正向程度。
坊間不少書籍指出,心存感恩會帶來正向意念。本書除了談及培養感恩心,也分享了一些簡單實用的轉念技巧,例如:準備“快樂箱”急救情緒創傷(在手機上存放能讓心情一下子好起來的圖片、音樂或文章);感到被困住時,以“翻牌法”把障礙倒過來想(在卡片上寫下困境,再翻轉背面寫上相反情況)等。
唐朝詩人王維的名作《終南別業》中有兩句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兩句正好相應我們當下的疫境(逆境)。即使身處絕境,只要心念一轉便可變天,人生境遇就能逐漸改變。境隨心轉,讓我們一起共勉。
藍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