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長大 是個圈套
“不要長大,是個圈套”是喬納 · 雷克的歌曲,動筆寫這篇文章時,這是第一個彈出的念頭。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小王子,曾經都有一顆童心。年歲漸增,童心在勞碌中蒙塵,我們漸漸忘卻了單純的快樂,遠離了初心。六月一日兒童節,早已不是兒童的我打開《小王子的領悟》,憑着周保松簽發的登機證,跳上聖修伯里的飛機,去一趟B612星球。
筆者與本書作者周保松一樣,初次閱讀《小王子》時,都有種似懂非懂、霧裡看花的迷失感。周保松在不惑之年重訪B612星球,寫出了自己的感悟——《小王子的領悟》。此書不是文學評論,也不是人物索引,而是哲學書寫,因此沒有討論到《小王子》的寫作技巧和文學成就,也不揣測書中人物的原型到底真實是何人,又或書中情節背後隱喻了什麼歷史,而是基於文字去思考裡面的哲學問題。
《小王子》有哲學問題嗎?當然有,而且很多。“馴服”、“愛”、“友誼”、“責任”、“關懷”、“幸福”、“選擇”、“身份”、“商品化”、“疏離”、“佔有”、“忠誠”、“死亡”等,都是書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也是現代社會重要的哲學問題。
《小王子》不只是一本寫給小孩的夢幻童話,或寫給少年的浪漫愛情,又或寫給大人的心靈雞湯,至少不僅是這樣。它是一部精彩的哲學寓言,內裡潛藏了聖修伯里對現代社會的深刻反思和對人類處境的深切關懷。
見識過大人世界的種種,例如什麼是權力、虛榮、對金錢的迷戀、對職責的盲從、對世界的狹隘認知……我們絕大部分人,都忘記了自己曾經年輕過,甚至都變成了自己年輕時最不喜歡的那種大人。
小王子的了不起,是他見盡人生百態,仍然能夠保有童心:不市儈、不世故、不算計、率性、善良、好奇,樂於信任人也敢於去馴服人,並對天地萬物有一份溫柔的感受和溫厚的感情。
童心很重要,但已長大成人的我們,還有可能返老還童嗎?
周保松在書中回答了這個問題:童心不是要你的身體回到童年,也不是要你的心智回到童年,而是要你用心珍惜童年時曾經有過的夢想和價值。夢想和價值與年紀無關,而與我們的生活態度相關。
我們必須明白,童心絕非唾手可得之物,而是人生一場不懈的領悟和修行,既需要我們對社會、對自我有深刻的認識,對什麼是生命重要之事有認真的思索,也需要我們有踐行信念的勇氣。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能捨”的智慧。
我們既想得到大人世界的諸多好處,又要能像小王子那樣本真地活着,其實存在着難以化解的張力,因為,這是兩種世界觀和兩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現代人要走出孤獨疏離之境,就要學會放下過度的慾求,覓回失落已久的童心。
只有用心而不是用眼,我們才能見到生命中最本質、最重要的東西。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會好好生活。
好書值得一品再品、深度閱讀。周保松的哲學導讀《小王子的領悟》,引領讀者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小王子》,並產生新的感悟。“領悟沒有止境,我們一直在路上。”
讓我們把長大這圈套,看成跳圈圈的遊戲;憑着勇氣與智慧,跳過絆腳的陷阱;跳出世俗的框架,而不踰矩。
願我們歷盡滄桑,仍然心若赤子。
陳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