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語)嚴措控疫 堅持清零
疫情“偷去”暑假及黃金檔期,本澳被按下“暫停鍵”,社會經濟代價沉重,包括最基本的流動自由。這波疫情尚未結束,足以讓全社會經歷“真正”的抗疫時刻。政府抗疫工作經過實戰檢驗,有成績,也有不足。可以肯定的是,政府與全民齊心戰疫三十多天,經過一系列包括高頻次的全民核檢、快速抗原檢測、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相對靜止”管理等措施後,日前終迎來首次“社會面清零”,並進入“鞏固期”,限制逐步解封。
防疫工作初見成效、曙光乍現,但甫入“鞏固期”,社會面再由“零”到“一”,一例陽性源頭未明,已說明社區仍存在風險。倘若以為社區新增一兩例不足掛齒,不予重視,不及時管控,那麼,短期內有更多不明確的傳播鏈,繼而觸發確診飆升,大規模疫情捲土重來,是很有可能的。為了避免重回“靜止”,現階段的防控部署至關重要。
綜觀當局近日出招,“鞏固期”防控似乎比“靜止”時更嚴格,從只有一例來源不明即封控大廈,“加碼”重點人群、重點區域、工作人群的核酸檢測,甚至更謹慎劃分紅碼封控區和加密黃碼區人群的核測頻率,不少人幾乎天天都要核檢。可見當局堅決果斷防控,不留死角,以求切斷傳播鏈,盡快達至“清零”目標的決心。
明白居民在高頻次核檢和嚴格的管控下,或多或少出現抗疫疲勞。但緊跟國家“清零”政策,本澳“清零”與否,關係到能否與內地有序通關,影響的是經濟的復甦、企業的生存、打工仔的飯碗。
疫情不能夠單看社會面,近日管控人群內染疫數字保持低發,但偶有牽連社區。接下來的重點人群和重點區域核檢,雖然不知道時長,亦不能確保會否有更多人群和區域被覆蓋。但為了“清零”,仍需要全澳居民的配合和忍耐。對於未來可能會被匡列成重點人群和重點區域的核檢對象,當局宜強化通知渠道和方法,以及核檢站、流動核檢車的合理分配和採樣時間的便利度。全社會同心,方能讓本澳的經濟、居民的生活盡快回復正軌。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