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生憂難返滬繼續學業
婦聯籲居民遵從靜止管理
寧靜如斯
教發學會倡疫下親子共讀
顏奕恆促研線上辦民生服務
新聞特搜
經民聯促擴百億經援對象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7月1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教發學會倡疫下親子共讀



方惠萍


教育發展研究學會促疫下親子共讀,增進親子感情。

    教發學會倡疫下親子共讀

    【本報消息】本澳疫情變化,教青局宣佈由上月十九日起暫停所有教育活動。面對提早結束的學年,突如其來的防疫暑假,相信令到不少家長感到擔憂,擔心學年成績不達標,也害怕孩子在家浪費時間,未能參與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

    澳門教育發展研究學會副理事長方惠萍認為,居民可從正面角度出發,利用這段父母與孩子皆減少外出的時間,進行學科以外的親子共讀,增進親子感情,共同成長。

    研究顯示“親子共讀”,可提升兒童學習力、注意力與想像力,而且越早開始,成效越顯著。親子共讀的關鍵在於“共”非“讀”,“親子共讀”的基本精神是:幫父母找話題,跟孩子聊聊天。研究亦顯示,在讀繪本時,父母採取“對話式共讀”,向孩子提出開放性問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可得到顯著進步。

    按實際打開話題

    “親子共讀”沒有規定方式,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只需按孩子實際需要打開話題。不同年齡的孩子,家長可以不同方式作引導。例如:兩歲以下的幼兒,可以多用手勢、動作、擬聲,刺激幼兒不同觀感,學習物品名稱;三歲起可加入簡單故事情節,連結圖像進行簡單創作;三至六歲,引導兒童主動講出熟悉的故事內容;七歲開始,可鼓勵兒童自己閱讀,然後與家長討論故事情節與讀後感。

    方惠萍建議家長在挑選共讀內容時,不需與學科相關,可選擇有趣或具啟發性的故事。在全澳實施“相對靜止”期間,若屋內藏書量不多,家長可以電子書或互動式App進行親子共讀,只要沒有違背“親子共讀”精神。方惠萍提醒家長部分電子書或互動式App,會連同一些聲光效果,可能會干擾幼兒的大腦,因此不建議三歲前的孩子使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