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節又端陽?
明天是端陽節了,很多人稱這天曰端陽佳節,然而這個節日,在古代可不是甚麼好日子,還要做一串事兒與之對抗。
在中國文化中,傳統上認為五月初五是惡月惡日,按照《易經》等典籍所述,陰惡從五而生,五月初五恰恰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而且五月是整個暑溽天氣的開端,各種毒蟲毒蛇開始活躍起來,古人以為那些鬼魅魍魎也會隨之猖獗起來,或會連帶惡癘病疫之類。因此,古人便在這一天插艾葉、掛菖蒲、喝雄黃酒、配香囊等,以驅邪辟邪、保健健身。那這“佳節”二字應從何說起啊!從前澳門也見過有人在端陽節時,在家門口掛艾草或菖蒲,以驅病、防蚊、除穢驅邪的。
至於吃粽子和賽龍舟,相傳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屈原為啥投江,這裡不再贅述,總之他就是選擇了五月五日來投江。在古代,五月五日這個惡日子,是連生孩子也是不祥的,有俗語謂“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風俗通》),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曾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史記 · 孟嘗君列傳》),所以屈原選這一天來投江,也不是偶然的,既然這是個晦氣的日子,那就讓它晦氣到底吧!
在端陽這天吃粽子和賽龍舟,真是為了紀念屈大夫才出現的嗎?其實有沒有想過,難道要待屈子的屍首沉到江底,給大魚分食完,才開始裹粽子嗎?還是等蛟龍咬噬屈子身軀時,才開始製作龍舟?原來五月初五是古代部落祭祀龍圖騰的日子,粽子早就裹好煮好的了,龍舟也是年年都在賽着,不過那一年的五月初五,碰巧屈子沉江,於是人們順便把粽子拋下江去,讓魚龍蝦蟹吃飽了,那就不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而龍舟不過是順道用來打撈屈子屍身用的吧!
王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