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 談)社交距離
(心 曲)再談愛
(二弦)彼此彼此
(斷章寫義)原生家庭操控的自我救贖
(聲色點擊)毛孩也隔離
(古今亂炖)杜詩蘊涵
(杏林外史)墮馬是嚴重事故!
(筆雯集)孔尊文 老重質
(法説法)閑話文創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4月1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杏林外史)墮馬是嚴重事故!

譚健鍬

墮馬是嚴重事故!

    明末清初,有骨氣的士大夫都不肯事清,有的人還直接參與反清武裝,而有的人手無寸鐵,純粹一介書生,怎麼抗清呢?於是這些文人便終生蓄髮隱居山林,用堅決不髡髮來表示對滿清的仇恨和不合作。

    當然,也有很多明朝遺民在反思明朝滅亡乃至歷代王朝興衰的原因,這些有益的思考促成了學術發展。於是,“明末三先生”

    ——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便應運而生。

    顧炎武是蘇州昆山人,家境富裕,和普通的八股應試者不同。他自幼博覽群書,“歷覽二十一史、十三朝實錄、天下圖經、前輩文編說部,以至公移邸抄之類,有關民生之利害者隨錄之”。清兵入關後,顧炎武隱居,後投南明參加反清武裝,終至功敗垂成。顧炎武生母何氏遭清軍斷去右臂,兩弟弟被殺,嗣母王氏絕食而亡,這血海深仇再加上民族大義,導致顧炎武終生不肯向清朝低頭。

    後來,顧炎武變賣家鄉資產,北上遊學,從此一去不返。當然,這與清朝日益統治鞏固、政治環境略微放鬆有關,更與顧炎武的學術地位有關。他留心經世致用之學,“精力絕人,無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書”,在讀書人心中有崇高的地位,這樣的大儒,清朝統治者想籠絡,而不打算斬盡殺絕。如果是普通造反者,恐怕早被株連九族了。

    張穆的《顧亭林先生年譜》記載,康熙二十一年(顧炎武六十九歲)正月初四,顧在山西曲沃韓姓友人家作客。正月初八,他為“答賀熊令及諸官紳”而早起,不料“上馬失足墜地,疾作,竟日夜嘔瀉不止。初九日丑刻,捐館”,他的喪事也是由當地友人一手經辦的。

    顧炎武生前多次拒絕清朝任命,連邀修《明史》都斷然拒絕,甚至想以自殺來抗拒,這種態度,相信康熙他們也很頭痛。殺不得,又用不得。眼下,老先生居然意外墮馬身亡,恐怕皇帝是偷着樂了。

    (三之二)

    譚健鍬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