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雜談)用什麼去拯救?
(隨筆)鄭彼岸的開筆
(二弦)“回家,我要回家……”
(斷章寫義)談家庭教育專業化
(聲色點擊)慢工出細貨的手工紙
(杏林外史)孟浩然的鬱鬱而終
(古今亂炖)戰和之爭
(一路向南)由信任帶來的信任
(筆雯集)自求多福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1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斷章寫義)談家庭教育專業化

鏏 而

談家庭教育專業化

    中國人有“三歲看大,六歲看老”之說。德國有本書叫作《小腦袋大世界》,其中兩句話形象且深刻:一至七歲也許不到人生的百分之十,卻決定了人生的百分之七十;只有發掘好人生的前八年,才能過好人生的八十年。許多家長把孩子的教育界定為學校的學習、課外班的補習、特長班的培養,將學校考試成績作為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文憑高低看作人生是否成功的標準,這是家庭教育領域一個極大的誤區。

    【摘自:〈專業化:發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演講人:趙剛,《光明日報》,二○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早前撰文指“家校合作不是家庭教育”,在教育界朋友圈引起了一些爭論,很多朋友指出“家校合作是有助家庭教育”的。筆者同意當中存在助力,但卻不全面,因為學校教育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家庭教育卻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由老師去指導家長如何教育子女,就如同家長指導老師如何教學一樣,都是緣木求魚。

    近年,政府很重視家長意見,但卻忽視了家長不是教育專業的,其意見未必符合實際教學規律。即使讀教育專業的家長,也不該輕易介入學校老師的教學,因為整體課程規劃不是為你一個孩子設計的。家庭教育具個別性,不同的家庭文化、社經背景、生活作息、精神狀態等都呈現不一樣的狀態。教育導師需要因應家庭教育的規律給予指導、診斷及建言,而這肯定不是一般學校老師有能力和精力兼顧的工作。

    “老師,你講一句好過我講一百句!”這是我當中學班主任年頭,家長們給我的恭維話,情況果真如此?非也,但往往成了家長不努力改善親子關係和教育方法的借口,只有離開對學校的依賴,家庭教育才有望強大起來。

    (《家庭教育促進法》省思 · 七)

    鏏    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