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海之音”羊城贏鋼琴
古絕 · 步韻戲和
古絕 · 新年戲作
(西窗小語)邊境廝殺VS中印貿易額激增
(一格藍山)許願
(第四人稱)時間的囚犯
(拾光者記)無限循環
(夢寐園)示眾式責備
(幸福魔法)打破主觀認定大作戰
(尋樂人生)澳門版憶苦思甜教育
(筆雯集)紅爐黑炭際寒冬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月1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尋樂人生)澳門版憶苦思甜教育

沈尚青

澳門版憶苦思甜教育

    本書的前言,概括性地描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澳門人的民生風俗:一般家庭食指浩繁,世俗重男輕女,主婦與長女是全家的“洗衣機”,好兄弟才會自己洗衫;長女最命苦,一早便投身工作養家。

    五至七十年代是澳門漁業興盛時期,內港千帆湧動,晨曦聯群出海,漁民常年在大海中枯燥生活,大時大節或避風停航,上岸消費,就是飲食業的大豪客。當年澳門出行的交通工具,“每個男孩定有一部私家單車”;居民生病要到醫院或診所,是召三輪車而非的士;全澳巴士僅得五條路線。個人兒時記憶:的士是來澳耍樂的香港豪客專用交通工具。

    當年澳門人的娛樂,就是打麻將與看電影。書中有一張珍貴照片,中山省三郎於一九三七年拍下的南京大戲院(工人康樂館舊址),戲院門前人群聚集,當時上演的電影估計是蘇曼殊的文學作品《鴻雁飄零記》。草根民眾踴躍觀賞大師作品,可見好作品是市井皆能讀懂。

    那時澳門的電影院生態,葆青有詳盡描述,由戲院座位規模到電影的品類,經典電影的片名及票房,如數家珍。談到看電影是居民的最大娛樂,居民在電影院的互動反應有如看歌星演唱會,這些生動描述,本人深有感受。兒時最常去看電影的地方是東方與清平戲院。一張戲票,一個大人可帶一個小孩,一個座位兩人坐,大人坐後,小孩坐前,鄰座如果是沒有帶孩子的,好心的會不介意讓孩子坐歪一點,佔自己的空間。

    我在個子漸長得高大,入戲院門口檢票時,會故意扮矮。同巷的一個男孩,經常在電影開場前到東方戲院門口掹衫尾,央求沒有帶小孩的大人帶他入場,然後就機警地察看巡場人員,到處走位,看免費電影。

    這些故事,對今天安坐家中沙發看Netflix的青少年,也許就是澳門版憶苦思甜的教育。

    (《十月初五街五十憶》讀後 · 

    三)

    沈尚青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