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2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懷人)緬懷瑪麗 · 伊蓮娜
(老陳海外食事)續談祇園鮨忠保
(山谷小島通信舍)鼻孔山遊記
(四方聽音)年終遺珠
(衆藝館)有屋卻無家
(時光迴輪)年始
(胭脂齋)一種別樣的運動
(賭城單身女子周記)廣東小炒的煙火氣
(筆雯集)從街市變革看世情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2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月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賭城單身女子周記)廣東小炒的煙火氣

卡 比

廣東小炒的煙火氣

    選手村內的飲食,向來是國際運動會矚目的花邊新聞——菜式定必地道多樣,廚師亦絞盡腦汁,加入當季的本土食材。以二○一○年廣州亞運會的餐飲為例,中菜佔總菜式六成,粵菜又佔其中兩成,廣東小炒當然榜上有名。偏偏總廚非粵人更非華人,是曾多次參與奧運會供餐服務的美國名廚道格 · 布拉德利(Douglas Bradley),他對廣式燒鵝、榴槤酥、豉汁鳳爪情有獨鍾,蝦餃、燒賣、雙皮奶等廣式經典小吃,選手村都有供應。

    場內的運動員只爭朝夕,看亞運的遊客想吃到地道有鑊氣的廣東小炒,也要過五關斬六將。

    廣東小炒吃的是庶民煙火氣,偏偏國際大型活動追求的是光潔無瑕。亞運會期間,廣州市政府下令禁止會場附近的餐館以炒、烤等方式烹調食物,以免油煙影響市容和參賽運動員的表現,禁令直至數月後的亞洲殘疾人運動會閉幕才結束。不少餐廳東主急中生智,把菜單改為火鍋或涼菜,租附近的民宅炒菜,可謂高手在民間。

    賭權開放後,澳門的高級粵菜餐廳多如繁星,大牌檔卻幾乎消失殆盡,鑊氣好像也減卻幾分。惹味的廣東小炒,是鑊氣和調料的幻術,濃彩重墨可救食材之平庸。缺了鑊氣的小菜,就像二流的人物畫,徒剩筋骨卻無神。

    如今澳門的露天大牌檔所剩不多了,許多已轉到室內,但格局仍是一脈相承。夥計用鑽了幾個小洞的膠樽灑水,令一次性的白色塑膠袋在圓形木摺枱上貼貼服服,四角打結,方便快速收拾。

    “鑊氣”是粵菜的隱形調味料,影響口感、成色和賣相。廚藝有一半看調味,另一半看翻鍋顛勺的掌握能力。

    除了臂力腕力,器皿的選擇也相當重要。父親教我下廚,旁及廚具和火力的經驗傳授,諸如生鐵鑊的開鍋和保養,瓦煲要先微溫加熱才能承受猛火。說廣東小炒是火的藝術,亦不為過。

    (吃出庶民煙火氣 · 一)

    卡    比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