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動物權益勿棄養
日前,一名本澳女子在路環被流浪狗咬傷,引起社會關注流浪狗問題,憂危及社區環境衛生及人身安全。早前賽馬會貓隻領養事件亦引來社會關注流浪動物權益。為何兩者遭遇截然不同?到底流浪動物會面臨怎樣的生存狀況?社會應如何平衡流浪動物與居民生活環境的安全?
現時本澳對流浪動物的管理方法是“TNA”,即捕捉、絕育、開放領養。然而,動物之所以流浪,很大部分原因是有人棄養,導致流浪動物問題無法杜絕。雖然政府一直積極宣傳“領養代替購買”,並持續入校宣傳,從小培養居民愛護動物意識,但大型企業因結業擬運走場內流浪動物至內地引起爭議,郊區流浪狗為患令居民對流浪動物反感,以至早年狗場結業的格力犬等事件,可見社會對維護動物權益意識仍薄弱。
過多流浪動物影響居民生活的問題定要處理,但加強社會關注動物權益的工作亦刻不容緩,故期望當局未來多探討有效的流浪動物管理措施,並加強公眾愛護動物意識,平衡各方福祉。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