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7版:祝君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中醫穴位預防肌少症
了解失智症及影像學檢查
智力障礙人士的心理健康
鏡湖醫院四月醫學常識講座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了解失智症及影像學檢查

馬林峰


    了解失智症及影像學檢查

    李婆婆今年七十五歲,她平時性格開朗,待人隨和,但近期整個人變得抑鬱寡歡,沉默少語。經常忘記接送孫返學,煮的飯餸要麼忘記放鹽、要麼落好多鹽,而且情緒不穩,多次懷疑物品被盜,與老友的約定也常常忘記。家人帶她去醫院檢查,醫生懷疑李婆婆可能患上了失智症。失智症,學名“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腦退行性疾病,是認知功能障礙及癡呆的最常見類型,好發於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每年的九月二十一日定為“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已經過去了三十一個年頭。而澳門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據統計有近四分一的澳門長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和癡呆。失智症人群的不斷增加,對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負擔。過去治療藥物主要以膽鹼酯酶抑制劑,只能緩解部分症狀,不能針對病因治療。但這兩年出現了針對失智症的精準特效新藥——侖卡奈單抗、多奈單抗。此藥近期也獲得了內地、香港及澳門政府的批准,用於該病的早期階段(輕度認知障礙和早期癡呆症),但要使用此藥,必須經過專科醫生的明確診斷和分期。

    失智症確診有多種檢查,包括症狀體徵、認知評估量表、實驗室檢查、腦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失智症起病隱匿,進展過程緩慢,在早期階段缺乏明顯的典型臨床症狀,而影像學檢查就像探照燈,可以幫助醫生觀察大腦的內部結構,把相應大腦區域的結構和功能的異常展現出來,讓它“可視化”,對於疾病早期確診及後續的精準藥物治療發揮重要作用。影像學檢查主要包括磁力共振成像(MRI)、PET/CT(正電子發射/電腦斷層掃描)。MRI由於其無創性、無輻射性、空間解析度高等獨特優勢,目前已成為失智症主要的排除性影像檢查。磁力共振成像首先可以排除其他疾病,如腦腫瘤、腦積水等,再次可以顯示部分AD相關的特異性結構改變,如海馬和內側顳葉萎縮等。另外MRI還可檢測到腦血管病變,如急慢性腦梗死等。PET/CT能反應腦分子的代謝及功能情況;根據目前國際診斷失智症的A-T-N框架,PET/CT檢查主要包括Aβ–PET、Tau–PET、FDG–PET等。Aβ-PET顯像: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改變最先為Aβ澱粉樣蛋白病理性沉積,這一病理變化在臨床症狀出現前多年已開始。Aβ蛋白被確定為阿爾茨海默病病理改變的核心標誌物(圖片A:是失智症患者腦廣泛Aβ沉積;圖片B:是正常人群腦未見Aβ沉積)。

    因此,Aβ-PET檢查具備早期診斷優勢,但由於其較早飽和到達平台期,不利於評估病情進展。Tau-PET顯像:阿爾茨海默病患者Aβ沉積數年後可出現Tau蛋白異常磷酸化形成神經原纖維纏結,進而導致神經元功能障礙。Tau-PET顯像在AD中晚期診斷價值相對更高,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有利於評估疾病進展。FDG-PET:能夠靈敏地檢測到大腦葡萄糖的代謝異常,可反應大腦皮層中樞神經元的活性,不同癡呆類型均有其特徵性腦代謝改變,醫生可以根據典型的腦代謝改變鑒別其他神經變性疾病。

    因此,提高對該病的認識,早期預防、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本澳鏡湖醫院近年來一直準備開展Aβ PET/CT檢查,相信今年底及明年將會正式投入使用,造福澳門市民。

    鏡湖醫院影像科 馬林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