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搜
車上安裝酒精鎖
測到乙醇不着火
△部分人欠自律,甚至認為醉駕或酒駕沒有甚麼大不了,就算觸犯上述違法行為,頂多罰款了事,令問題屢禁不止,公共道路也增添不少潛藏危機。
除透過修法如以不同酒精讀數,訂定從輕至重的罰則外,更要從源頭杜絕司機的僥倖心態。建議在社會共識和法律容許下,對觸犯醉駕或酒駕罪成的司機,若被“停牌”,期限屆滿後應附設一定條件才可再駕駛,包括只可駕駛向當局申報且有數量限制的車輛,並仿效外國在車上安裝“酒精鎖”,在車輛啟動前,司機須先對裝置呼氣檢測有否飲酒,若檢測到乙醇,引擎便不會啟動;裝置亦設有攝錄功能,會拍攝司機樣貌,供當局檢視,防止欺詐。
人工智能教炒股
深信不疑做羊牯
△網上投資騙案時有發生,央視早前揭露,薦股群組所謂內幕或是由AI生成,有事主付費入群,發現“薦股老師”推薦股票果然上漲,當他準備投資時被踢出群組,客服要求支付一萬元人民幣課時費才可入直播間,當事主“重錘出擊”股票卻一路下跌。及後內地警方闢謠,原來所謂“投資貼士”係人工智能生成的虛假信息,並抓獲十五名嫌疑人。
避免“中招”,居民應時刻保持警覺,切勿輕信陌生人聲稱的任何身份及所提供的資訊,更不要輕易將金錢轉予他人代為管理;來源不明的軟件、檔案及連接切勿點擊,以防手機或電腦被病毒入侵;作出投資前,應清楚了解投資內容,並向專業人士尋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