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門藝術家參與法國首都藝術展
丁禹廷汝昌
比真實還真實的聊天語音
東西交融的時空脈絡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5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澳門藝術家參與法國首都藝術展

當 娜


海洋的呼叫 (油漆畫,40x30cm, 2013)黃懷樟


森 · 尋 (綜合版/水彩,80x80cm,2014)方惠萍


幽林塑物 (紙本水彩,45x95cm,2024)戴柏良


但願人長久 (布面水墨,120x120cm,2024) 何沛珊

    澳門藝術家參與法國首都藝術展

    二○二五年法國巴黎“首都藝術展”(Art Capital) 國際春季藝術沙龍大展,二月十八日在法國巴黎大皇宮博物館拉開帷幕。“首都藝術展”是法國當之無愧的年度藝術盛宴,也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藝術沙龍之一。由四個歷史悠久的著名沙龍組成,分別爲 : 比較沙龍、素描及水性繪畫沙龍、法國藝術家沙龍和獨立藝術家沙龍。展覽由法國文化部和法國國家博物館、巴黎大皇宮博物館及法國四大沙龍組委會共同主辦,法國總統馬克龍高度贊助。參展的二千多名藝術家來自法國和世界各地四十多個國家,經評審選拔後才可參展。參展藝術品以繪畫為主,兼有雕塑、攝影、裝置等其他視覺藝術作品。能吸引五萬以上文化藝術界、政界、商界及國際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參觀,無數藝術名作在此成交,場面盛大,堪稱殿堂級。聞名世界的藝術家梵高、塞尚、雷諾阿、達利、夏加爾、畢加索、賈柯梅蒂……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無一不是從這個藝術展走出來後為世人所識。澳門藝術家戴柏良、方惠萍、何沛珊和黃懷樟參與了是次展覽中的比較沙龍,在“今日中國組”中展示了他們的作品。

    “ 比較沙龍 ”以三十五個不同風格或趨勢的組別組織,這種展覽組織方式受到大眾的喜愛。展覽的初衷是超越藝術上具象和抽象之間的對立與高下之爭,強調藝術的開放與包容性。“ 比較沙龍 ” 因此成為兩種藝術理念和平友好地共存與交流的載體,展示出大皇宮首都藝術展最高的藝術水平和最為豐富多元的藝術作品,因此最負盛名,備受公眾和收藏家推崇。歷史上,安德列 · 馬松、畢卡索、薩爾瓦多 · 達利、伊夫 · 克萊因、馬克斯 · 恩斯特、維克托 · 瓦薩雷、妮基 · 桑法勒、趙無極、朱德群等眾多藝術大師都曾在比較沙龍展出過他們的傑作,為這一平台增添了無盡的光輝。

    “ 今日中國組 ” 旨在用多樣性的藝術手法和語言,通過不同個體、不同視角的切入,開啟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新的極具文化差異性貢獻的國際化模式,完美呈現一場東西方文化之間和傳統與現代間的碰撞與對話。此次參展進一步加強了中法文化藝術領域之間的交流,對人類的未來、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動,具有重要意義。

    戴柏良《幽林塑物》在虛構的空間中設景造物,通過虛實空間和水彩的不確定性,構建了一個奇幻世界。畫面中,大手與發光球體突出,懸浮於混沌背景前,凸顯超現實感;下方的樹林和幾何方塊因水彩暈染,邊界模糊,虛實難辨,營造荒誕氛圍。色彩自然交融,柔和過渡,增添朦朧感。底部的路錐和警戒線在水彩暈染下,模糊了現實與幻想的界限。整幅畫打破現實邏輯,思考現實與虛幻、秩序與混亂的關係,激發對未知的想像。

    方惠萍《森 · 尋》以東方“物我合一”哲思為基底,結合版畫的物質性實驗與水彩的詩性渲染,透過凹版畫獨有的肌理與水彩層次,探討“自然”與“自我追尋”的共生辯證。作品以百年樹木的紋理為隱喻載體,樹皮上深刻的紋理,既是歲月積澱的痕跡,亦是成長中層層交疊的記憶與能量。對原始生命力的精神尋覓:當我們凝視樹皮的傷痕與新生時,是否也在觸摸自身存在的紋理?

    何沛珊《但願人長久》是《方圓系列》的其中一幅,以“方中帶圓”的對立統一關係作爲創作概念。這幅雙聯畫畫了一輪明月,從中間分成兩半,有感於“月無常圓”,千里共嬋娟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由此闡述出主題,表達對遠方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這是一幅數字現代水墨的實驗作品,通過AI轉化成動態視頻。在現場展出時是靜態的作品,旁邊配二維碼,觀衆可通過手機掃碼,動靜作品配合觀看,並配有音樂,務求開發多維度感官體驗。(作品視頻鏈接:https://www.youtube.com/shorts/T526xkeHdzg)

    黃懷樟《海洋的呼叫》使用了指甲油與水墨混合創作。整幅畫的核心內容表達了戴上AI眼鏡的人類時代,海洋以水為鏡子,反映人類的一切行為。第一部分:魚類在受污染的海水中被迫逃跳,受傷的魚身軀流血,紅色的血與水混合化成粉紅色的渲染,這是魚類的求救;第二部分:四十多種不同人類的面部表情,大部分沒有眼睛,表達人們對海洋的災難視而不見,當中亦有積極改善海洋生態的善心人士。倒下的身軀是不愛惜自然生態的象徵,將會以懸崖式跳向海洋。作者希望喚起人們對海洋生態的關注,保護與人類存亡息息相關的自然環境。

    四位澳門藝術家能參與這樣一個規模宏大的藝術展,體現出澳門藝術具有走向國際藝壇的自信與實力。

    當    娜

    展覽視頻鏈接:https://youtu.be/kR3OvbQZFHo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