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
AI+傳統 助推新質生產力
AI熱潮勢不可擋,AI應用和相關培訓也成為未來重要方向。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透露,聚焦AI在提高生產力(AI工具)、客戶體驗、風險控制三大範疇提供培訓。AI結合傳統專業和技術,有助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AI課程聚焦三範疇
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標準、管理及培訓考試部首席高級經理李藹倫、考試部專業發展範疇經理戴錦源表示,圍繞三大範疇推出AI培訓課程,一是提升生產力(AI工具),各種工具可讓個人或企業以更少資源完成更多工作。基於此,把AI工具列為課程重點。雖然工具各有不同,但希望教會學員掌握相關工具使用的邏輯、技巧。
二是客戶體驗,AI應用場景廣泛,在客戶體驗領域表現突出。以聊天機器人、數據分析為例,前者已在市場上有初步應用,後者可就數據量身訂製解決方案,是有效提升客戶體驗的重要手段。
三是AI風險管制,AI發展的同時,安全性、風險問題受到關注,希望可提供培訓,幫助企業管理其中的風險。
三大範疇中,AI工具課程已逐步推出,涵蓋團隊協作、查詢信息等多個領域,目前正着力於客戶體驗等方面的AI課程,報讀反應熱烈。
AI輔助促人員升呢
AI的發展,引發人們對於就業崗位被取代的擔憂。個人或企業如何用好新技術來提升競爭力?李藹倫直言,每次有顛覆性技術的出現,都為社會、個人帶來危機感,但她認為可把AI看待為“輔助”角色,正如互聯網及辦公室軟件的出現,同樣需要文員。AI的出現,可提供一種更好的工具供人們使用,以替代重覆性的工作,並釋放其他能力做高價值的事。
戴錦源相信AI結合傳統專業和技術,有助開拓新發展方向,推動新質生產力。舉例設計師,憑藉AI技術、自身技巧及審美,可讓成品更上一層樓,甚至可以有時間做好客戶管理和服務。
掌握技術迎新發展
無可否認,要用好AI技術,過程中也存在諸多挑戰,如與AI溝通需掌握特定程序,包括清晰表述目的、內容、方向。另一方面,AI工具更新迭代快,故學員需掌握使用工具的底層邏輯。再者,在實際操作上,AI輔助生成的內容和結果,往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對企業而言,理解AI在企業運營中的應用場景至關重要。如AI在哪些領域有哪些應用,需探索和作出更全面的了解。
他們相信,在AI熱潮下積極探索AI應用場景,掌握相關技術和方法,有助把握機遇,實現新的發展。
本報記者 周月華 張麗真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