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AI東風 內地文產搭出海快車
【中新社杭州十九日電】從二四年的“悟空一棒”到二五年初的“哪吒鬧海”,中國故事頻頻出圈。當下,中國文化出海熱潮正盛,如何借助AI技術持續為“文化+”注入動能,成為熱議話題。
優質IP全球圈粉無數
“去年,我們赴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交流,深切感受到海外年輕讀者對中國網路文學的關注度持續攀升。”中國網路作家村“九○後”作家王譽蓉坦言,眾多優質IP在全球圈粉,中國網路文學出海迎來新機遇。
作為中國第一家省級網路作協,浙江省網路作家協會自一四年成立以來,通過建立中國網路作家村,成功助力大批網路文學作品走向海外。截至目前,中國網路作家村已累計吸引海外讀者1.6億人,海外全平台點擊量突破百億。
“海外市場潛力巨大,搶佔先機至關重要。在網文出海過程中,AI製圖、制視頻能增強故事表現力,提高創作效率,加快IP轉化,加速出海步伐。”王譽蓉說。
目前,中國網路作家村網路文學IP直通車已促成95個項目合作,成交金額逾15億元人民幣,百餘部作品通過IP轉化,被改編為影視劇、動漫、手遊等,充分釋放網路文學IP的價值。
AI人工結合提效近倍
在影視行業,積極擁抱AI已成必然趨勢。
日前,在第29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華策集團總裁、華策集團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研究院院長傅斌星攜《太平年》、《國色芳華》等作品參展,並在“共創共用·融通視界”國際傳播論壇上分享企業借助AI技術加速作品出海的經驗。
“二三年六月,成立AIGC應用研究院,依託集團多年在文娛行業積累的資料和知識,在大模型基礎上開展垂類模型研發。”傅斌星介紹。目前,該公司的“有風”和“國色”兩個大模型已通過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備案。其中,“有風”專注於文字評估和小說篩選,半小時內可對近百萬字的小說生成多維度的評估報告;“國色”則擅長即時翻譯與剪輯。
傅斌星透露,借助杭州地理優勢,這兩個大模型已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基座,並深度融入企業從研發、製作到宣發的全流程,“AI技術與人工結合,效率較過去提升50-90%,讓優質作品能第一時間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不同配音版本”。
AI促影視業晉新維度
以影視劇《國色芳華》為例,該劇自一月在中國國內上映後,借助多個平台發行,在海外幾乎“同步”上線,目前已覆蓋美國、法國、西班牙等73個國家和地區。
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會長楊文紅認為,從前期評估設計,到中期拍攝製作,再到後期剪輯與聲音處理,AI正在改變影視劇創作各環節。“AI極大提升內容生成的速度,把影視行業的創作帶入新的維度。”楊文紅說。
“AIGC開啟我們通往虛擬空間的大門。”在中國傳媒大學視聽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暉看來,在邁向虛擬場景建設的過程中,堅守人類倫理道德底線、重構人類社會智慧,或許將會成為未來面臨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