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7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小鵬CEO:飛行汽車明年將量產
委員:三江源生態多樣性提升
委員:高原孤島變美麗邊城
委員:鄉村振興靠兩招
內蒙草原每年演出逾萬場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11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內蒙草原每年演出逾萬場



阿拉騰達來 (王維 攝)

    活躍75支烏蘭牧騎隊伍

    內蒙草原每年演出逾萬場

    【本報駐北京記者王維十日電】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十日在閉幕會前舉行的第三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來自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隊長介紹,如今,內蒙古大地上活躍着七十五支烏蘭牧騎隊伍,三千多名隊員每年演出超過一萬場。

    蘇尼特左旗面積有三點四萬平方公里,邊境線長達三百一十公里,我們下鄉演出經常要長途跋涉,但是再苦再累也要堅持把文藝送到群眾的身邊。”作為一名來自邊疆的文藝工作者、阿拉騰達來介紹,烏蘭牧騎蒙古語意思是“紅色的嫩芽”,也被稱作“紅色文藝輕騎兵”,這名字已在草原上叫響了將近七十年。

    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阿拉騰達來介紹,一九五八年,烏蘭牧騎建隊之初只有九個人,一輛馬車;如今隊伍不斷壯大,也有了現代化的演出設施設備,但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一直沒有變。多年來,烏蘭牧騎的腳步一直沒有停,傳統一直沒有丟,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台,穿梭於各個嘎查、邊防連隊、哨所、廠礦企業、校園等地,走遍了祖國的北疆大地,每年開展演出都在一百場以上。

    “烏蘭牧騎將牢記到人民中間去,紮根生活沃土,深入挖掘內蒙古這片廣袤土地上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努力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貢獻力量。” 阿拉騰達來表示。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