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月壤現奇特晶體生長現象
【香港中通社十五日電】據《中國科學報》十五日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團隊,首次在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觀察到一種奇特的晶體生長現象,發現月表的鉻鐵礦納米晶體可以像雨後的蘑菇一樣從橄欖石表面向外生長。
研究團隊採用原位聚焦離子束製樣方法從嫦娥五號月壤角礫岩碎屑中提取樣品,使用裝載電子能量損失譜探測系統的高分辨透射電鏡,對樣品進行了微——納米級礦物學研究。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發生在極端非平衡條件下的生長新機制,能夠利用原有物相內部的雜質離子,在原物相之間的非均質界面上產生新的礦物相。這一發現首次證明定向附着不僅可以發生在均相體系中,也可以發生在多相體系中,對現有非經典生長機制體系起到了重要的補充和開拓作用。
考慮到月球表面遭撞擊的頻率很高,可以想見這種機制可能在月球風化層中普遍發生,從而影響月表的礦物組成和元素分佈。同時,此類“蘑菇”結構的出現還可能作為極端非平衡結晶的指標,為後續針對無大氣天體表面及其他極端條件下的晶體生長機制研究提供參考。
相關成果於一月一日發表於《美國礦物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