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詞而已
年終歲首,一些紙媒例牌發表新年獻詞,總結過往,展望未來。不過,隨着自媒體時代來臨,紙媒的新年獻詞較以往受到的關注愈來愈少。然而,一直以來,《南方周末》的新年獻詞以其關注底層與勇於表達而被譽為最有溫度的新年獻詞,備受追捧。其中,一些年份的新年獻詞,如一九九八年的〈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一九九九年的〈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二○○一年的〈願新年的陽光照亮你的夢想〉等,成為傳頌一時的名篇佳作,甚至是高考作文競相模仿的範文。
在二○二五年來臨之際,一如往年,《南方周末》發表了新年獻詞〈用你的活法定義世界的算法〉,可是,未曾料想,竟然反應兩極。雖然獲得大量轉載,也有讚揚的聲音,但是,不可否認,引來了越來越多的批評與質疑,有稱被獻詞噁心到了,是獻醜而非獻詞;也有奉勸以後別再寫什麼新年獻詞了……
也許《南方周末》不理解,與過往的新年獻詞相比,視角依然敏銳,行文依然酣暢,語言與文采亦依然華麗……何以未能獲得一如以往那樣的喝彩與讚賞呢?應該說,今年其新年獻詞選題是極具價值的,因為AI可以說是年度熱詞,就如獻詞所言,連諾貝爾物理學獎也頒給了研究AI的科學家。反思人與工具的關係同樣是一個恆久的哲學話題。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暫不說形式方面的過分華麗修辭顯得繁複與囉嗦,甚至有些嘮叨。更重要的是,今年的獻詞缺乏了以往那種人文關懷與悲憫之心,也未能批判算法的霸凌、數據與平台的壟斷,而只是一味說教與唱高調。讀者若試圖從中找尋實現夢想的勇氣或路徑,則難免陷入更深的迷惘與失望。
實際上,就傳播效果論之,一篇新年獻詞能夠引起鋪天蓋地的評論與關注,其本身就是成功的。獻詞已經面世,譽也好,毀也罷,已非其所能左右。
婁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