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養蠶到養兔……
上世紀五十年代讀小學時,學校最流行的“養寵物”活動,就是養蠶蟲,其中以男生的勁頭最大。這大概同養蠶需要去尋找並採摘人家花園的桑葉有關,偷摘桑葉也是很過癮的玩意。那時候,蠶寶寶都給放在一個DIY巴掌大的方紙盒內,學生帶着上學,小息時拿出來玩,引來一群同學圍觀、議論,比拼誰養的生猛肥大,誰的不幸死光光,誰的蠶已開始吐絲,誰的已經結繭、化蛹,最後成為了蠶蛾。由於蠶蟲的生命周期約兩個月,無甚飼養成本,但形態變化大。在好奇貪玩心驅動下,這種自發的昆蟲生命周期觀察活動,和照顧小動物的經驗,豐富了我們的自然知識和課餘生活。
到我們養孩子時,拱北市場有許多兔崽出售。我和老公買了一對回來逗孩子。一對小白兔給家中帶來許多真實的歡樂:我們把牠們置養在一個大蘋果箱內,買紅蘿蔔給牠們吃,當的士佬的老公,更於排車候客期間,偷空去拔草餵兔子;和三個小孩一起到“海角遊魂”,把兔放到草地上,孩子們在周圍追逐跑跳。奇怪的是,一對白兔不會溜走,時間一到,任由我們抽着耳朵提着頸,回到紙箱內,開車回家。
兔子生長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由一對小白兔成長為一對大白兔,發出的臭味也越來越難忍受。最終不得不和孩子們商量,要送走大白兔了。我們和二龍喉公園的人接洽,因見公園也有養兔,希望他們收留多兩隻。幾天後園方回覆說OK。我們歡天喜地把大白兔送到公園,準備日後帶小孩去探望“老朋友”。可是,這故事的結局有些懸疑,後來我們去了幾次二龍喉,在白兔籠內都沒見過我們養過的兩隻(籠內兔子數目並無增加)。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段時間,兔肉成盤中飧,凍肉公司還有急凍兔肉賣。老公懷疑我們的兔子可能已上了餐桌,但堅定地對孩子說:白兔一定已給送到其他地方。
(貓捉老鼠,狗看門口 · 三)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