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3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滬蘇湖高鐵開通營運
鄂復原古人類“鄖縣人”相貌
“探索三號”交付啟航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2月2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鄂復原古人類“鄖縣人”相貌



根據“鄖縣人”頭骨化石復原的“鄖縣人”相貌,左為女性,右為男性。(中新社)

    鄂復原古人類“鄖縣人”相貌

    【中新社武漢廿六日電】湖北省博物館十二月廿六日發佈根據“鄖縣人”頭骨化石復原的“鄖縣人”相貌。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對距今一百萬年前的古人類頭骨化石開展科學的相貌復原工作。

    八年研究取得成果

    “湖北省‘鄖縣人’頭骨化石高精度掃描及相貌復原研究”工作於二○一七年六月啟動,由湖北省博物館、山西大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武漢大學和北京聯合大學等多家科研機構組成多學科、多領域、跨專業科研團隊,歷時近八年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馮小波介紹,研究團隊通過高精度工業級掃描儀,多次掃描“鄖縣人”一號、二號頭骨化石,科學、精準重建“鄖縣人”頭骨化石模型;以顱骨為基礎,以人體頭面部的解剖學規律為依據,在顱骨模型影像上,藉助雕塑、繪畫和計算機圖像等造型技術手段,塑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肌膚、毛髮等細部,重建顱骨的生前面貌。

    經研究,一號頭骨化石,女性,年齡廿五歲至四十五歲,距今約一百萬年;二號頭骨化石,男性,年齡廿五歲至四十五歲,距今約一百萬年。

    馮小波介紹說,此次“鄖縣人”相貌復原,主要圍繞人體頭部軟組織厚度的精確測量,顱骨形態與軟組織形態的相關性兩個關鍵問題展開,古人類學家、刑偵專家、三維復原專家、舊石器時代考古專家開展了跨學科合作。

    “鄖縣人”頭骨化石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填補了人類演化鏈條中從元謀人、藍田人到北京人之間一百萬年時間節點的缺憾,為研究東亞直立人的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

    距今約一百年萬年

    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表示,對“鄖縣人”頭骨化石相關信息的提取研究,為探討東亞古人類演化模式、東亞直立人來源以及與智人之間的演化關係等提供重要支撐,為實證中華大地百萬年人類演化史,講好東方人類故鄉先民演化和文化發展故事,提供了關鍵節點的重要依據與信息。

    一九八九年,文物普查隊員在湖北鄖縣發現第一具(一號)古人類頭骨化石。一九九○年,在該地考古發掘時發現第二具(二號)古人類頭骨化石。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根據化石出土地將其命名為“鄖縣人”。根據頭骨特徵,屬於直立人類型,定名為“鄖縣直立人”。二○二二年,第三具(三號)古人類頭骨化石在同一地層再次發現,距今約一百萬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