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仇不成母女
——談《女兒的女兒》
恩怨愛恨、生離死別,概括了台灣影片《女兒的女兒》,也概括了母女間的複雜親情,斬不斷,理還亂。
張艾嘉飾演母親,育有兩個女兒。劉奕兒飾演細女,女同志。林嘉欣飾演大女,在美國被人養大。兩個女兒有着不同父親。張艾嘉還有退化症母親,戲份不多,三代之間泛起愛恨關係。
很難寫的劇本,因為要寫出兩代間愛恨交雜的微妙關係,又要顧及兩代人的身世與內心,更捨棄大吵大鬧的通俗伎倆,以免墮入俗套。本片以醫院的“團聚”戲開始,由傷而聚,交代了眾人性格與關係,貫徹“生離死別”的結構,非常出色。往後雙線發展,細女在美國交通事故身亡,被冷凍的胚胎需要處理,引發生、死、愛、恨的感性應對,刻劃出兩代人對同一議題的異常反應。
另一方面,大女當年被遺棄,被人養大,當中的恨意難以抒發,一句“你令我傷心”看似隨意,卻是心中之苦。兩人在美國華人餐廳廚房的對話,是幾十年來女兒積累恨意下對母親的拷問,真切有力,感動人心。
張艾嘉本是母親,也是女兒;曾經年少輕狂而無法負起母親責任,既對女兒內疚,也產生大衝突。她是全片的核心人物,在青春與年長、悔意與母愛之間道出難以言喻的人生歷程,立體、鮮明、生動。幾場幾乎一鏡直落拍攝她的對話戲、一個在獨自在便利店吃餅的寂寞畫面,再度表現出影后風範。
幾段母女情,交織出母女間的複雜恩怨,糾纏不清。劇本的出色之處,在於描寫母女間的複雜性,結合於台灣人移民美國的歷史,也注入生老病死的必經歷程。祖母的腦退化、象徵生命的胚胎、骨灰的運送、母女的送別,逼使母女情出現愛恨變化,一言難盡,卻真實而讓人共鳴。影片仿如親情之鏡,反照着普遍的母女愛恨,有時難以說清,卻無力補縫,更為唏噓、惋歎。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