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導師張彭春其人其事
張彭春,字仲述,天津人,生於一八九二年四月,其父張久庵通曉琴棋書畫,酷愛音樂,他自幼便繼承了父親的藝術天賦。一九○四年,兄長張伯苓與嚴修創辦南開學校,他是該校第一屆學生,在南開畢業後,考取了清華學校第二屆“庚款”留學生,同胡適、趙元任等人赴美留學。在留美期間,他的業餘興趣是研究戲劇,最喜歡的劇作家是挪威的易卜生。他說過,正是易卜生使他這個學哲學的青年愛戲劇勝於愛哲學。
一九一六年,張彭春自美國學成歸來,被任命為新劇團副團長。同年秋,南開新劇團公演了他在美國創作的《醒》和由他導演的《一念差》。被尊稱為“九先生”的張彭春不僅給南開新劇團帶來新型的劇本,而且還帶來一套完整的、效仿西方的導演方法。
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在張彭春的指導或影響下,南開新劇團開始引進西方外國名劇,以編譯外國名劇為主,更多地排演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的作品,兼及國內的優秀劇作排演,進行“純藝術研究”,博採世界戲劇先進藝術之長。最早演出的是果戈里的《巡按》。此外,王爾德的劇作《少奶奶的扇子》、易卜生的《國民公敵》、高爾斯華綏的多幕劇《爭強》、莫里哀的多幕劇《財狂》等都經過翻譯、改編先後被搬上舞台,大受觀眾的歡迎。
在張彭春的藝術生涯中還有兩件大事,一是一九三○年梅蘭芳劇團在美國演出,他任顧問兼總導演;二是一九三五年梅蘭芳劇團訪蘇演出,他再次任顧問兼總導演。梅蘭芳的兩次遠征能夠取得突破性勝利,賴“九先生”之力多矣。作為中國現代話劇的先行者,張彭春還吸引了諸多熱愛戲劇藝術的年輕學子走上舞台,周恩來、萬家寶(曹禺)等都是他的學生。曹禺十分尊敬張彭春,在《雷雨 · 序》中寫道:“我將這本戲獻給我的導師張彭春先生,他是第一個啟發我接近戲劇的人。”
龔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