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具人文情懷的院士校長
應對“成人叛逆”
過想要的生活 需靠微小習慣
《寫給孩子的氣候與天氣之書》
《瑪莎畫地圖》
《瑪莎畫時間地圖》
懼胖社會與瘦身文化的迷思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20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應對“成人叛逆”

一 那


《二次成長》 作 者:王瑞 出 版 社:中國水利水電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應對“成人叛逆”

    讀畢《二次成長》這本好書,聯想起過去參與母校友生啟導計劃的經驗,讓我對於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生活,或是即將面臨升學或就業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認識。

    剛剛展開大學生活的學生中,不乏經歷過青春期後,首次暫別父母,來到一個陌生城市,卻又期待可以在一個新地方展開心中諸多想法的人。事實上,不管年歲大小,每個人的內心都住着一個長不大的小孩,這個小孩偶然不經意間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只是有時候社會的閱歷和經驗,還不足夠讓人更好地應對這個小孩。

    與年輕人的對話中,很容易知道他們不喜自己的青春期和“叛逆”劃上等號。青春期與家人產生矛盾的點的着火點,正是成年人太過於輕易地標榜他們,儘管他們的確出現了一些在心理學上,定義了的青春期階段呈現的特點,例如情緒焦躁不安,和家人發生衝突、疏遠成人社會、做出魯莽行為和排斥成人價值觀等。可這些特點,似乎在今天的社會並非只是青春期的孩子會有,成年人出現的本質上相同的有“成人叛逆”,這種模式一般發生在偶然事件後,這些事件多是有打擊性或挫敗感的負面事件,讓當事人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的性格模式或為人處事的模式,限制了自己的生活空間,排斥已經形成的人際關係模式和主流社會認可、推崇的價值觀等。說本質相同,皆因都是當下生活遇到困難,而正處在這種生活中的自己不足以對抗環境中的困難,於是選擇借助一種帶有破壞性的本能力量,來試圖幫助自己獲得突破。

    如果說青春期的叛逆較為野蠻、危險甚至不顧後果,那麼“成人叛逆”,我會稱其為一種非常寶貴的改善當下處境的機會。就像本書所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二次成長》,年輕時候的我們或許需要靠父母、老師引導,但成年後,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更有能力進行有序、理智、安全且具有重塑性的嘗試。因為真正接納自己的人,會通過審視自己的過去,去發現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信念和情感的模式,並對其進行修正和調整,這也是健康的成長。

    或許有人會冒出是“原生家庭”缺失的緣故,我想文字是具有能量的,如果這麼快就判定是“缺失”,那麼我們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多少會覺得沮喪。倒不如換一種說法,例如過去未曾被滿足的需求?

    面對這些需求,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能力,但《二次成長》提供了一套遵心理學原則且不枯燥的教案。過去孔夫子所倡導的“三十而立”,今天恐怕沒有多少人深究其背後的用心良苦,但或許,現在正具備這樣的契機,讓我們在提倡經濟獨立的同時,也重新審視人格獨立,提升這樣的一種能力,去解讀自我、陪伴自我、成長自我。正如本書作者剖析的“重塑價值感”,讓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二次成長”,是一次難能可貴的體驗。

    一    那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