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姓名看世道人心
打從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九日開始,至二〇一七年八月十日止,我用了四百三十八天的時間,寫了有關《百家姓》的瑣聞趣事。幾位老友倡議將它結集付梓。我想,《百家姓》者不過是教蒙童識字的東西而已。不過它有個特點,是以姓氏編成四字一句順口溜,要逐字去解或說明,可以說是“冇解”,因為它只是字,尙未成文,確有“狗咬龜”無處下手之難。後來細想,每個人都有姓與名,姓名旣與人有關,那麼其中的“人事”就多了。譬如甲與乙原是不相識的,但一經“請益”,互道姓名,這關係便產生了,可能馬上成為兄弟、友好,又或立刻變成死敵,這絕對有可能。
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這一問,原來是自己人。相反,如粵劇之《斬經堂》,一問,原來自己的愛妻是昔日殺父仇人的女兒,那就“大鑊”矣。有見及此,有人隱姓埋名,避免節外生枝。記得有個笑話:
甲:“先生貴姓?”
乙:“唔敢話。”接着反問甲貴姓?
甲:“你話先!”
一個“唔敢話”,一個“你話先”。大概彼此有戒備,防人之心不可無,正好說明世道人心,隨處設下防範關卡。不過以上只是笑話,其實“唔敢話”者是“吳錦華”之音訛;“你話先”乃“李華仙”之音近。雖是笑話,亦寓世道人心之處處設防。
這本“未是書”額曰《百家姓考》,由於篇幅較多,分成上下兩冊。上冊四百三十二頁;下冊四百七十八頁,形式與《天地玄黃》、《人之初》雷同,蓋三書乃同一類蒙童讀物也。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