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2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共和國脊樑
王永志:航天勇士
王振義:醫學泰斗
李振聲:小麥之父
黃宗德:戰鬥英雄
王小謨:人民科學家
趙忠賢:人民科學家
巴依卡 · 凱力迪別克:人民衛士
田華:人民藝術家
許振超:人民工匠
張晉藩:人民教育家
黃大年:人民教育家
路生梅:人民醫護工作者
張卓元:經濟研究傑出貢獻者
張燮林:體育工作傑出貢獻者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9月30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李振聲:小麥之父



    李振聲:小麥之父

    他曾在祖國西北耕耘卅一載,培育推廣抗病、高產的遠緣雜交小麥;他曾組織開展多項重大農業科技攻關,助力中國糧食大幅增產。在七十餘年的科學生涯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始終把“回報國家”作為奮鬥目標,為“讓中國人吃飽飯、吃好飯”而不懈努力。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李振聲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一九五一年從山東農學院畢業後,李振聲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遺傳選種實驗館,從事牧草栽培研究。一九五六年,他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的號召,奔赴陝西楊凌工作。當時,小麥條銹病在中國黃河流域肆虐,一年便能導致小麥減產超百億斤。更棘手的是,將外來抗病小麥與本地小麥雜交培育抗病新品種需要八年左右,而小麥條銹病讓這些新品種失去抗性平均只要五年半。

    經過二十多年攻關,李振聲和團隊育成了“小偃”系列高產、抗病、優質新品種,並迅速推廣。其中,“小偃六號”能同時抵抗八個條銹病菌生理小種侵染,成為中國小麥育種的重要骨幹親本,衍生品種達八十多個,截至二○○三年全國累計推廣三億多畝,增產小麥逾一百五十億斤。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