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集民意 調整活片區
近年特區政府着力推動社區經濟,活化片區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旨為借力休企資源網絡,更好彰顯舊區特色,讓中小企業受惠,推動經濟全面復甦。六大片區中,首先落地的是福隆新街步行區,每日上午十一時至凌晨一時行人專用,並注入文化商業活動、藝文表演藝術裝置等。該步行區設立快滿一年,惟該區部分商戶反映限制交通影響生意及人流,冀盡快檢討。
福隆新街位於半島核心,歷史悠久,周邊文化資源集中。然相比一街之隔的新馬路等地標性景點,人氣有強烈落差。為盤活舊區經濟、分流旅客,政府吸收去年初舉辦“新馬路任我行”活動的經驗,把福隆新街列作步行區,聯同休閒企業與地區商戶合力活化。
福隆新街步行區設立之初,適逢歲末旅遊旺季,活動多,人氣盛,打響頭炮。但節假日以外的成效,見仁見智。當局早前指六大片區短期活化成效符預期,福隆新街片區活化後有十多家商戶進駐,人流明顯增加。商戶則意見不一,有人接受,有人觀望,亦有人反映限制交通等如斷了財路。部分商戶與政府部門磋商,希望撤銷步行區並恢復通車。獲悉當局考慮在短期內會取消新填巷及爐石塘巷的交通限制,福隆新街一段步行區則保留。
設步行區與否,歷來多有爭議。成敗個案皆有,即使成功,大家受惠程度亦不一。區內民眾、商戶是第一持份者,對步行區有切身感受,他們有不同意見,十分正常。當下中小企經營不易,所謂“路通財通”,交通安排對商戶影響大,有必要加強與區內商戶和居民的良性溝通互動,結合科學調研,定期收集意見,平衡各方訴求。任何項目都不是鐵板一塊,因應實況,及時調整和優化活化計劃。
六大片區各有特色,應尊重各區歷史底蘊,充分發掘深度元素,結合歷史文化推廣,減少活化元素的重複性及避免流於形式,達至真正活化,改善營商。近年關前街一帶成功跑出,創意元素及特色商品等吸引旅客到訪,除政府主導,片區商戶也應思考更多創新模式,提升競爭力吸引人流,共同推動片區活化。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