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為什麼要把“我”吃掉?
跟老子學處世治心病
曾經或即將全能的我們
體能教練傳授瘦身秘訣
《內在驅動心理學》
《你可以討厭父母!》
《大賭注心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0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9月1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跟老子學處世治心病

蘇 珊


《在診療室遇見老子》 作 者:野村總一郎 譯 者:郭子菱 出 版 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1年8月

    跟老子學處世治心病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道德經》記載了他的思想,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領域,文義深奧,所蘊含的智慧寶藏既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是超越古今、歷久彌新。本書便以老子的名言跟讀者談處世、治心病。

    作者是位日本精神科醫生,從醫四十多年來接觸過十萬名以上患者。他發現大部分患者之所以出現身心不適症狀,皆源於愛計較勝敗得失、愛批判,並為此煩惱不已。要擺脫這類煩惱,他提出一個有效的心靈處方箋,就是停止批判,採取“零批判”思考模式。“‘零批判’這個詞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詞彙,就像我們會稱沒有壓力的生活為‘零壓力’。而壓力出現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批判。因此,倘若以零壓力的生活為目標,首先我希望大家從零批判開始嘗試。不過,這個思考方式並非由我原創。事實上,這是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處世哲學。”

    在與患者談話的過程中,作者偶爾介紹起自己看過後特別喜愛的老子箴言,而有些患者會強烈感到一語中的,症狀也因此減緩不少。經歷過好幾次如上案例,且不斷累積這些臨床經驗後,他開始思考,老子箴言或許能對心靈產生起療效,而這也驅使他致力研究老子的思想,並藉由解讀聖賢的經典名言,將橫跨兩千五百年的智慧化繁為簡,向大眾推廣老子的處世之道。

    本書節錄了三十二句老子箴言,並同步介紹零批判思考模式。作者在自序中先說明,基於老子的言論乃古代文言文,有些地方解釋起來稍嫌困難,為使讀者更易理解,身為精神科醫生的他用了“醫譯”而非“意譯”的方式來解讀這些名言,而這也是本書的特色。

    老子推崇“自然”,主張“無為”,認為凡事順其自然就好,別去做刻意的舉動,毋須制定優劣及加以批判,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他說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作者將上述箴言“醫譯”為:美或醜、正確或不正確、地位高低,都是因有他人的存在才會成立的相對價值。一旦狀況、環境或者周圍的人有所改變,這些價值也會隨之變化。古代聖人不會被這些世俗價值觀所束縛,而是刻意讓自己處於什麼都不做的狀態。自覺不如人,感到嫉妒、焦慮時,請試試“銅像思考”,正如東京澀谷車站前的忠犬八公銅像,其周遭環境和聚集於此的人們會改變,但銅像是不會改變的,只是莊嚴地佇立於原地。

    書內各章均冠以一個有趣又好記的標題來闡述老子的名言,譬如:以“覺得被小看時,試試水之思考”來闡述“上善若水”。作者將這句老子名言“醫譯”為:人們都覺得水是弱小的存在,事實上,水強大到足以粉碎岩石。它既可形成磅礴的瀑布,也能夠經過長年累積向下滴落,把堅硬的石頭滴穿一個洞。再者,如果沒了水,所有動物就無法活下去。水給予整個自然界無限恩惠,是不可或缺且最強的存在,但它卻又會像水窪那般,默默待在大家敬而遠之、骯髒又低下的場所,總是如此的謙虛。因此,別感嘆自己的弱小,而是要自願選擇示弱。像水那樣柔弱,才是最強的存在。

    心很累時,不妨讀一讀本書,儘管未必可像“特效藥”般即時見效,但久經閱讀,細味老子的“自然”、“無為”、“柔弱”等處世哲學,定必可掌握零批判思考模式,讓身心回歸安適,活出自在人生。

    蘇    珊

3上一篇  下一篇4